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内容设置与考试改革探讨

2018-06-30邓波付卫平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考试

邓波付 卫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分析,结合当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环境以及一些优秀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探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较好地克服了教学资源重复与课程考核单一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考试;教学资源

一、 引言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是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使用的教材,尽管教材布局格式不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内容设置老套,与时俱进的少,一般落后好几年,课程考试模式也比较单一。

二、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现状

该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第一章是计算机概论,此教材花了60多个版面介绍了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如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计算机的组成等。第二章是Windows 7操作系统的介绍与使用,该章先花了几个版面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然后又介绍操作系统功能特点,然后是介绍了Windows 7常用功能的使用,如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等。从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微软公司的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其内容也是一些简单的常用操作。第六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网络的发展、分类、组成以及功能及应用。第七章是Internet的应用,介绍了Internet起源到现状以及发展与应用,粗略功能的各种介绍。第八章是数据库应用基础,先是数据库系统概述,然后对当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简介,如VF、SQL,最后介绍ACCESS 2010,第九章是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本章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程序设计概论、数据结构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共花了20多个版面完成。

三、 教材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从上述教材的分析来看,其内容看起来确实非常繁多,可以说是涉及计算机相关的方方面面,但依据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大纲》(各校可能各有区别)以及课时设置来说,这类教材未必是科学的或者说是恰当的,因为一般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课时只有50课时左右,其中含包括24左右课时的实验课,也就是说只能花26左右课时来讲授上述内容,明显是不够的,要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要求增加课时数一般是难以实现的),一是精简教材内容,比如以上教材第一章的篇幅明显过多;二是修改《教学大纲》,在教材中只包含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尽量少穿插其他方面的知识,如上述教材的最后两章,完全是为了应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而额外强插进去的,一般的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大纲》没有包含上述内容的;三是减少与中学信息教学课堂内容的重复,如Windows 7中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与中学教学内容是重复的,学生兴趣不大,老师也浪费时间;四是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同步走,即纯理论部分在教室由老师讲授,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以及纯实践部分尽量放在实验室完成;唯有这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较好地讲好这门课程。

四、 教学与考试过程现状

目前,该校是采用的是多媒体课堂教学与机房实验教学相结合,文理科总课时均为48课时,其中实验课时均为24课时,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均为24课时,理论课时以任课老师讲授为主,而学生学习为辅,老师通过广播式方式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大部分属于被动接收,没有什么交互性,课后学生通过课外作业进行反馈,而实验课则以学生为主,任课老师为辅,老师在实验前稍作介绍,然后由每位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统一实验,大家所做的是同一个实验,每一次实验完成后每位学生均需及时上交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方式采用的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上机考试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40%)组成,总分100分,60分以上算及格。

五、 教学与考试过程现状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从该学校的教学情况看,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率也很高,其实这还是有很多弊端的,一是理论教学情况,因为理论课教学老师就像一个广播,只顾及时间把教学内容一股脑儿放出来,不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与老师交互的时间,等课余时间(比如晚上)来整理时就会感觉很难,这时候老师又不在身边(大学教师通常下课后人就不在学校),问问题的地方都没有,这样日积月累,慢慢地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兴趣的课程再怎么也难以学好的。二是实验教学情况,学生实验是现学现用,课前根本就没有去预习,实验中依葫芦画瓢情况非常多,动手多,动脑少,一堂实验课下来,根本不知所云,而实验又做完啦(有些没自己做完的也稀里糊涂地在同学帮助下完成),简单地通过一个实验报告难以反映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三是考试方式,该校的考试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合理,它将平时成绩跟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出平时的学习过程好坏,又能考查知识掌握情况,但本人认为应该减少平时成绩比例,将笔试与机试统一合为机试,理由如下:一是平时成绩难以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像作业、实验报告雷同的大有存在,而考勤情况老师也只能抽查几次,其他完全靠学生自理,因而这个成绩有一定水分。二是采用笔试限制度比较大,学生容易去刷题,同时考试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舞弊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一次笔试最多只会出A、B两套试卷,临近的同学舞弊成功可能性大,而机试就不一样,采用题库抽题,一个考场,可能人人都不一样,从而减少了舞弊的情况,当然机试的出题与组卷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六、 结论

总之,要真实地反映出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在整个教学与考试环节中科学地设置各个过程,这样才既不会出现顾此失彼,又能够更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高效考核。

作者简介:

邓波,付卫平,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你考试焦虑吗?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准备考试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