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与教材整合路径与教法研究

2018-06-29冯佳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图画书儿童文学整本书

冯佳妮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主要包括图画书和儿童文学阅读。整本书阅读与教材的整合有五种路径:以单元、文体、一篇课文、节选课文和作者为中心拓展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扣故事读,理清脉络;二是扣人物读,深化理解;三是扣主题读,健全人格;四是扣写法读,读中学写。

关键词:整本书 图画书 儿童文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目前,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学生课外阅读处于零散、无序、僵化的浅阅读状态。

整本书阅读指小学生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目前,就儿童阅读整本书而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主的整本书;一类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图画书。整本书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单元内容选择适合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共读整本书,开发语文课程资源。[1]

一、找准整合五种路径,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整本书阅读与教材的整合可以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人物、作者等选择适合学段特点的整本书进行阅读。

1.以单元为中心,筛选主题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既定的主题,单元中的课文都是根据本单元主题的不同角度选材的。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学习本单元推荐图画书《爷爷的墙》《开往远方的列车》《欧也妮先生的大提琴》,儿童文学推荐共读《帕瓦娜的守候》《鸟儿街的岛屿》和《战马》,请学生必读一本,选读其他。[2]

2.以文体为中心,选择同类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

文学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比如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最具有原始形态的儿童文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儿童诗,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和情感美。比如三年级上册学完童诗《听听,秋的声音》推荐阅读金波主编的《蝴蝶 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让学生深入阅读儿童诗,有助于加深对儿童诗的认识和感悟,提高理解运用能力。[3]

3.以一篇课文为中心,辐射相关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

一篇课文的故事类型、人物形象、表达方法等都可以成为补充阅读的角度。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选吕丽娜的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中小木偶是一个童话故事常出现的人物形象,课后以小木偶的人物形象进行拓展阅读。课堂补充阅读图画书《你很特别》,讲述一个小木偶胖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故事。儿童文学推荐阅读《小木偶奇遇记》。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不同作者笔下的小木偶形象有了更鲜明的认识,开阔了思路,提高了鉴赏能力。

4.以节选课文为中心,延伸整部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

语文课文中节选名著篇章较多,编者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经典名著,同时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促进阅读名著整本书。以五年级下册为例,《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将相和》选自《史记》;《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选文涉及的名著较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实际进行选择。

5.以作者为中心,拓展其他作品进行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者很多都是大作家,留下许多经典的作品。教师应该把这些作家和作品从幕后推向前台,让学生了解,激发阅读的欲望。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选编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学后推荐整本书《安徒生童话》,并在交流中把安徒生的生平融于作品当中,透过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家的情感。

二、抓住导读四种路径,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无论是荐读课,还是导读课,都可以紧扣故事、人物、主题、写法方面设计教学内容。下面我以在高年级教学《洞》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1.扣故事读,理清脉络

这部小说讲了三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斯坦利·叶那茨的故事,同时回忆了一百多年前关于伊莱亚·叶那茨和凯特·巴洛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流程图记录故事线索,把握故事脉络。

让学生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故事线索的穿插变化?每一次的变化给出了哪些关键信息?埋下了哪些伏笔,揭示了哪些真相?设置了哪些悬念,引发了哪些阅读感受?

2.扣人物读,深化理解

活动一:这部作品,登场人物众多,跨越的时间长,发生时间复杂。然而,乍看支离破碎的碎片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故事发生时间、故事内容给人物分类,一边读故事一边填表。理清故事人物关系,把碎片拼凑起来,有助于读懂故事。

活动二:故事的主人公是斯坦利,外号叫洞穴人。翠湖营还有哪些男孩子?并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你是想从哪里看出来的?

3.扣主题读,健全人格

讨论一:斯坦利这个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者说经历了翠湖营的生活,他会有哪些成长?

讨论二:你对斯坦利和零蛋的友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而斯坦利在上山的过程中全心全意照顾零蛋,这和叶那茨家族世代的诅咒有何关联?

这两项讨论内容都是围绕“成长”和“友谊”的主題设计的。

4.扣写法读,读中学写

讨论一:斯坦利和零蛋在逃出翠湖营的那几天里靠什么食物果腹?他们是怎样发现那种食物的?小说在哪里还描写过这种食物?

讨论二:小说哪里都写过黄斑蜥蜴?你明白蜥蜴为什么不咬斯坦利和零蛋了吗?文中多次写到洋葱、蜥蜴,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悬念,巧设伏笔,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叶圣陶这样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要使学生懂得紧扣主题、人物、写法、故事线索等阅读整本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参考文献

[1]吴娟.《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共度与实践》,《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014(7).

[2]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程·教材·教法》,2009(4).

[3]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和方法》,《上海教育科研》,2015(6).

猜你喜欢

图画书儿童文学整本书
图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