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数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2018-06-29刘新久
刘新久
摘 要:所谓“教学”是指“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里,“低效率”的课堂比比皆是。试问这样的学习态度哪能把数学学好,何谈达到高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那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当注意哪些呢?是否仅是在一堂课上完成了甚至超 额完成了讲课任务就是“高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往往学生在提问题时,亦或是灵光一闪,问题产生,也可能是长期思索而不可得,钻牛角尖了,这时候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填鸭”的教学方式下依然如鸭子听雷般,效率低下,怨声载道。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一种注重教学“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其核心为教学效果在“有效”上的“高效”化。“高效课堂”所倡导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而成为积极的探究者和探索者,而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人。[1]
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抛砖引玉,谈谈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审视数学“低效课堂”的原因
教与学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里,“低效率”的课堂比比皆是。有不少学生对数学畏难,感到厌倦甚至害怕。试问这样的学习态度哪能把数学学好,何谈达到高效!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的数学教师总之转变不过来观念,角色定位模糊,没有把《新课程标准》理解、吃透,对教研、科研敷衍了事,导致平时上课和公开课是两种状态,平时上课还是老传统、老样子,一到公开课上就是新方法、新观念。这种为“教学改革”而改革的行为等于把自己的教学走到了死胡同,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表演”而没学会应学会的知识、技能。
其次,有的教师在评价上过于简单、粗暴,只是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来简单地评价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们内心里不以为然,以往常常以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为荣,久而久之,评价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外,有的数学教师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得出结果的“过程”,这样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被机械式的记忆、教条式的步骤所替代,学生自然对数学感到厌烦。
第三,学校、教师没有大局观,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长远考虑,而仅仅是纠结在分数上,纠结在考试上,纠结在升学上。对教师们的评价往往是“分数、考试、升学率”为主,教改喊了这么多年,《课程标准》实施了这么多年,为何还捧着旧书腐本的老一套不放?
最后,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如走向刑场,长期养成的对数学畏难的情绪根深蒂固,导致其学习基础差,接受被动。并且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从小到大认为学习只是背书而已,进入初中后,学习数学的思维一点也没有发展、成长。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练习。一部分学生解题时马虎大意,粗心毛躁,导致成绩不理想。最后厌学数学。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注意点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那么,在教学模式上,构建“高效课堂”应当注意哪些情况呢?是否仅是在一堂课上完成了甚至超额完成了讲课任务就是“高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亟需转变观念
由传统的教学观念向“高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仅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研科研上进行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们在对待学生上,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上进行观念更新变革,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全面、发展地看待学生的成长。只有观念变革、更新,才能谈得上“高效”的建立。另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应当转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要把教师的教学效果纳入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当中进行考察,而且是这个体系、标准应当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建立的,不能敷衍了事。[2]
2.具体到教学上,教师应当怎样做
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基础。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不外都是发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自学,教师在学生学后指导,此种方式必然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上下功夫。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重要的是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好,建立起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和共享、竞争意识,有利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借鉴鼓励,促进提高,最后达到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数学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学习兴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必然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组织学生量一量桌椅、教室四周、黑板四角等具体多边形的内角和,加深学生对数学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理解。只有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才能保持长久。
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自由留给学生
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由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是教师更加自信的表现。学生学习的自由表现在能够自己独立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拥有学习的自由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放任的、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又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们做长期的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面对,全身心投入到“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钻研教材、在教研、科研上下功夫,群策群力,相信数学的“高效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