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阿普斯号事件”的影响初探

2018-06-29冯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冷战政策

内容摘要:国民党封锁中国大陆来由已久,早在败退台湾前夕,蒋介石就提出了“闭港”政策,开始拦截、扣押前往中国大陆的外国船只。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共、朝鲜实施武器禁运的决议,台湾的扣押行动有所收敛。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计划失败,台湾再次大肆封锁中共。1954年6月23日,台湾海军在公海上扣留了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部分船员被扣押了30余年。此举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中美、美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闭港”政策 图阿普斯号 冷战 美台关系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了“抵抗共产党的侵袭和颠覆活动”i,美蒋再次走上了合作之路。同时,国民党对中国大陆实施了“闭港”政策,企图从海上围堵中共。朝鲜战争的爆发,让蒋介石误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开始,是“反攻大陆”的大好时机,并积极准备“反攻”。但是,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计划被美国否决了,而中共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使其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心灰意冷的蒋介石加大了对中共的封锁力度,大肆拦截前往中国大陆的外国船只,激化中美、美苏关系,以便为其“反攻大陆”创造机会。

与此同时,美国刚刚结束了朝鲜战争,也想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共,并通过协助侦查来支持台湾的封锁行动。在这个背景下,台湾扣押苏联油轮的“图阿普斯号事件(TuapseIncident)”发生了。

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1949年6月26日,国民党眼看在大陆的时日不多,于是发表了“关闭港口”的通知,试图封锁中国大陆的海岸线,14个沿海港口被全部关闭。仅在通知发布后的头三个月,就有约300000吨的货物被阻止运往中国大陆,但是,这些船只的“注册地主要是中国”。ii到了1950年5月,在解放军的积极进攻下,国民党丢失了台湾海峡南、北的大批沿岸岛屿,以致其在大陈岛至金门岛之间的“闭港”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这样,当时国民党没有放弃围堵中国大陆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并未停止。造成了经过台湾海峡沿岸贸易的船只数量明显下降,其中对英国籍的船只打击最大,曾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随即开始总结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并谋划“反攻大陆”的事宜。为此,蒋介石的“智囊”们提出了“郑成功的复国模式”、“太平天国的起义模式”、“清朝中叶捻匪的起义模式”等,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古代的“黄巢模式”、“张献忠、李自成的流寇模式”等。iii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积极为“反攻大陆”做准备。“联合国军”入朝参战后,蒋介石认为这是“反攻大陆”的天赐良机,他希望“借助美军的力量,由朝鲜半岛北进大陆,先在东北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再在东南沿海相机发起‘南北夹击大陆的作战。”iv因此三次请求出兵朝鲜,但是美国为了防止与中共发生正面冲突,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这让蒋介石大失所望,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其它手段来实现其“反攻大陆”的计划。

1950年10月,中共派兵入朝作战,中美成了战场上厮杀的死敌,美国拉拢中共的幻想彻底破灭。1951年5月18日,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禁止成员国向中国大陆港口输送一切武器及生产武器的设备。v6月,在美国的压力下,就连对台湾封锁大陆不满的英国也同意了这项禁令,特别是禁止了香港和大陆开展贸易。从此,封锁中国大陆成为“国际共识”,应美国的要求,台湾不再擅自扣押悬挂外国旗帜的船只。

但是,国民党还不满意。1953年1月,国民党向美国提出,希望重新开始此前的扣押外国商船的行动,并于1月28日向美国海军递交了“禁止在福建至浙江沿岸贸易活动”的计划。vi但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2月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国民党的计划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随着中共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中共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蒋介石开始慌了神。因此,台湾军方只得寄希望于拦截驶往中国大陆船只打击中共,经常扣押途经台湾海峡前往中国大陆的船只。

1953年10月4日,台湾海军扣押了一艘载重8300吨的波兰油轮布拉卡号(Praca),拖回高雄后被台湾当局没收了。这是联合国制裁中国大陆后,国民党海军第一次扣押前往大陆的外国商船的事件。此后,国民党的拦截行动越来越频繁,下表是“图阿普斯号事件”发生前夕台湾扣押外国船只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此期间,被拦截的船只绝大部分是英国籍,英国在国民党封锁中国大陆的行动中深受其害。为了应对这个局面,英国不得不成立海军护航编队,以保护英国籍船只的安全。vii英国之所以首当其冲,原因是英國依靠占据香港之利,与中国大陆开展频繁的贸易活动。国民党非常担心受利益的驱使,会将武器弹药等军事物资出售给中共。

台湾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拦截别国商船,其根本原因在于朝鲜战争后,美国调整了其对台战略,开始重新大力扶持国民党。1953年6月,蒋介石会见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时,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提出:“在韩战达成停战后,为使自由亚洲人民迄今寄托于美国之信心及希望不致动摇或减弱起见,美国当局应立即采取步奏,组织一项太平洋反共联盟。”viii同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通过了两份调整对台政策的文件(代号分别为NSC166-1、NSC146/2)。文件指出,美国要“在远东,尤其位于中共边境的朝鲜半岛、台湾和印度支那地区,扶植强大、健康的非共产主义政府,并资助它们对抗共产党的颠覆;继续对中共实施政治、经济压力,包括非常规的、隐秘的压力,至少直到中共周围区域出现令美国满意的结果。”ix并明确承诺要援助台湾发展武装力量,使国民党军队“在没有美国海军、空军以及后勤支援的情况下,能够对共产党中国大陆及其海上商业运输发动更加有效的袭击。”x

此后,美台关系不断升温,并开始了结成军事同盟的谈判。不但如此,在台湾的历次拦截行动中都可以看到美军的身影,或是出动飞机协助侦查,或是提供情报来源。

但从总体上来说,台湾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国际关注度,其影响力也相对有限。然而,1954年6月23日发生的“图阿普斯号事件”打破了这种局面。在冷战背景下,美、苏都密切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与美国关系日渐紧密的台湾扣押苏联油轮,自然会引起苏联的遐想。况且,在扣押图阿普斯号的行动中,美国还出动飞机协助台湾完成侦查任务。

二.事件发生的经过

1954年5月23日,一艘装载了11000吨煤油的苏联黑海航运公司的“图阿普斯”号油轮由黑海开出,原本打算从乌克兰的敖德萨港驶往中国的上海。6月21日,油轮途径香港时,进入维多利亚港补给物资。政治协理员特·库兹涅佐夫带领一名炊事员上岸采购物品,当他们进人一家药品店时,结识了美国情报组织“西方公司”安插好的情报人员萨姆索诺夫xi。萨姆索诺夫是俄罗斯人,以商店老板的身份潜伏下来,专门打听与中國大陆有往来的外国船只的情报。萨姆索诺夫刺探都情报后,马上报告给了台湾情报部门,台湾方面随即开始谋划扣押该船的行动。

1954年6月23日清晨,当图阿普斯号驶入台湾附近的公海时,被台湾海军的两艘驱逐舰逼停。在台湾海军人员登上油轮之前,船长指挥下属把机密材料付之一炬,防止落入台湾之手。xii台军登船后,试图让油轮上的船员把船开到高雄港,但是船员们拒绝了。无奈之下,台湾军方试图用驱逐舰将油轮拖回,但是拖绳被崩断了。最后,国民党士兵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摸索后,将油轮连人带货开往高雄,并于23日夜抵达,俗称“图阿普斯号事件”。

油轮到达高雄港后,台湾当局立马紧锣密鼓地开始调查。但是,国民党当局马上分析了煤油的样本后,得出了这批煤油是“劣质油”的结论。xiii美国的分析也显示,这批煤油极有可能仅用于照明,这种煤油不大可能直接用作航空燃油。为此,台湾于6月28日宣布将释放图阿普斯号,然而当局很快就食言了。美国进一步分析认为,如果这批煤油经过加工,可以为上海到杭州间的沿海地区的100架战机提供燃料。对于刚刚败退台湾的国民党说,非常不愿意这批煤油落入中共之手,不管是用于照明还是可能的军事用途。到了7月13日,台湾不但拒绝反还船只,还将船上的煤油、油轮都据为己有。这艘油轮被重新命名为“会稽”号xiv,编入台湾海军,直到60年代中退役也没返还苏联。

同时,台湾军方还加紧审问图阿普斯号油轮的船员,试图策反他们。油轮上一共有47名人员,包括船长、大副、水手、炊事员、随船医生、政治助理、司机等xv,被全部解往台湾。这些船员被关入独立的监狱,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审讯。xvi为了达到目的,台湾当局威逼利诱,试图使这些船员招供与中共有密谋,有的甚至遭到了毒打。

随后,在苏联的斡旋之下,这些船员分批回国。1955年7月25日,在被关押了13个月零3天后,第一批共29名船员终于坐上了飞往苏联的飞机。

为了给苏联船员提供“政治避难”,有一部分船员被送往美国。于友认为,此举的目的制造伪证:“他们并没有强迫扣留苏联海员,而是给予苏联海员以所谓的‘政治避难”。xvii1956年4月7日,在苏联政府的努力下,有5名船员从美国返回苏联。但是,美国认为,这5名船员是被苏联“绑”回去的。后来,其他的船员分批回到了苏联,只有少数留在台湾,直到80年代才陆续离开台湾,前后长达三十余年。至此,图阿普斯号油轮的船员全部回国,这个事件也逐渐平息了下去。

1960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的船长卡里宁和第一副船长波·库兹列佐夫参与了剧本的写作。孙璋以影评的形式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我们必须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警惕,揭露和击溃帝国主义者的战争阴谋。”xviii可以说,这个观点基本代表了当时中、苏双方对这个事件的基本看法。

三.事件的影响

美国支持台湾扣押苏联油轮的事件,严重违反了公海自由原则,损害了中国大陆的利益,遭到了中苏两国的极力反对。

台湾的劫持行为使前往中国大陆的外国商船急剧减少,特别是运载有关军事、工业的产品的船只。据统计,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从欧洲运往中国华北及东北的物资减少了近30000吨”xix。受此影响,“没有共产主义欧洲(指社会主义阵营——引者注)装载工业物资的船只愿意送货到台湾以北的中国大陆港口”,甚至连英国保险公司船只战争险的费用都大幅增长,由原来货物价值的1%猛升至5%。xx即使是冒险来的商船,也不敢经台湾海峡前往北方的港口。“所有装载了工业产品的从欧洲开来的船只都在中国南方卸货,然后改由铁路运输,由于担心台湾岛附近的国民党海军。”xxi加上洪水导致铁路中断,使得物资挤压,给中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黄浦港是当时中国大陆唯一安全的南方港口,大量船只堵在港口,给港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此,中共通过外交、宣传等手段向美国施压。在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共就向英国、美国递交了外交照会,谴责美国支持国民党拦截、抢劫前往中国贸易的商船的海盗行为严重违反了“航海自由原则”。针对美国派侦察机协助台湾劫持苏联油轮,陈体强曾撰文指出,“美蒋这一系列行为首先违反了全世界公认的公海自由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公海不属任何国家所有,除了战时交战国行使交战权利的情形外,任何国家没有严格的权利在公海上对任何别的国家的船只进行干涉。”美国一方面要求别国遵守国际法,一方面又“把国际法原则任意践踏。它俨然把公海当作‘美国的内湖,要求世界各国的航运按它的意志办事。”xxii1954年8月11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3次会议上作了外交报告,他在报告中指责“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动集团封锁中国东部沿海”。xxiii与此同时,中共向美国发出了警告,要求其停止“这种侵略活动,否则将自食其果”。xxiv

军事行动方面,中共加强了海南以及台湾海峡附近的军事部署,增派飞机、舰只巡逻,以保证驶往中国北方船只的安全。同时,还加大了对国民党控制岛屿的进攻力度。1954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社论宣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不达目的,决不休止。”xxv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共炮击金门的次数明显增加,并攻占了一江山岛外围的一些岛屿。其间,国共双方在浙江沿海多个岛屿上发生激战,如南日岛战役、湄州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

对苏联方面来说,台湾的封锁也给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资料显示,从事件发生到1954年8月中旬的一个多月中,仅苏联船只由于推迟行程、改道而增加的成本就高达50万美元。另外,由于中国大陆铁路运力有限,船只在中国南部卸货后只能空着返回欧洲,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安全起见,苏联对华运送油料变得更加谨慎。“图阿普斯号事件”发生后,3艘在新加坡的苏联油轮推迟了行程两个星期,另外3艘改变了航线。这6艘油轮的总吨位之和,接近苏联远洋油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时,1954年6月底,2艘准备前往远东地区的苏联油轮驶出黑海后,又返回到伊斯坦布尔。xxvi一批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商船不得不绕道吕宋海峡,以防再次遇到台湾海军。到7月13日,前后共有13艘装满货物的苏联、波兰、法國籍船只推迟了前往中国大陆的行程。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从苏联船只的返航的情况来看,此时的苏联还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台湾的拦截行动。

“图阿普斯号事件”发生后,美国即开始密切关注中苏的动向。1954年6月24日下午,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佐林(zorin)在给美国大使波伦(Bohlen)的照会中说,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可能是“美国海军扣押的”。xxvii与1953年10月11日波兰照会美国,抗议国民党扣押波兰货船布拉卡号(Praca)不同的是,苏联的照会态度非常强硬。6月27,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作了回复,拒不承认海军参与了劫走苏联油船的行动。为此,苏联外交部于7月2日再次照会美国大使,“苏联油船遭受袭击的海面完全是处于美国海军的控制之下,因此美国政府对苏联油船‘图阿普斯的被劫夺负有全部责任。”xxviii在照会中,苏联还警告说,将会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其商船在这个地区的安全。xxix苏联要求美国进快返还被扣押船只、船员及货物,并且严肃处理参加这次扣押行动的美方人员,“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xxx针对苏联的强硬态度,美国情报部门作了详细的分析。分析认为,苏联的照会“态度强硬,但是并没有威胁的口吻”xxxi。

随后,《真理报》、《消息报》等苏联官方报纸,也发表文章谴责美国政府支持台湾拦截外国商船的行为。《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这次对苏联油船的攻击是悍然侵犯在公海上航行自由和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的行为。这引起了公众的公愤,尤其是因为这种非法的行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美国当局蓄意奉行的政策的一部分。”xxxii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乐观地认为,苏联在中国大陆没有军事基地,其后勤保障存在很大的困难,难以采取实质性的军事行动。但不久后,苏联即派出了海军的强大舰队,在台湾海峡附近游弋,试图夺回油船。

在美台看来,扣押苏联油轮是“合法”的。其根据在于,1951年5月联合国通过了制裁共产主义中国、朝鲜的决议,决议“禁止向上述国家出口战争物资(包括油料)”。xxxiii美国方面认为,台湾代表的是“中国”,因此扣押敌人的油轮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美台敢于在公海劫持苏联油轮的“法律依据”所在。

但是,美国害怕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甚至战争,在美苏关系最紧张时,美国政府曾要求蒋介石返还苏联油轮。1954年10月,洛奇(Lodge)在给美国国务卿杜勒斯(Dulles)的信中提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曾数次致信蒋介石,要求他返还图阿普斯号油轮”。xxxiv但是,美国安全部门评估后,认为苏联没有实质性威胁,且随着美台军事同盟谈判的不断深入,美国要求蒋介石返还油轮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注 释

iSteven Goldste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8: Suspicious Allies, discussion Paper,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February 2000, p.9.

ii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3.

iii[台]王丰:《反攻大陆VS解放台湾》,台北:希代书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第56页。

iv张明金、毕重峰:《蒋介石三度出兵朝鲜战争未遂始末》,《文史春秋》,2000年第06期。

v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3.

vi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3.

vii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 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4

viii《叶公超与雷德福将军在士林官邸晤谈之内容节要》(1953年6月6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档号:11-NAA-02720,第20页。

ix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1952-1954,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6, vol.14, pp.278-306;周建明、王成至主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第二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781-782页。

x崔丕:《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演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xi马骏杰:《“图阿普斯”号油船事件始末》,《环球军事》,2009年第02期。

xii[苏]卡里宁、库兹涅佐夫:《油船图阿普斯号》,北京:群众出版社,1959年,第7页。

xiiiNationalist seizure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9,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

xiv马骏杰:《“图阿普斯”号油船事件始末》,《环球军事》,2009年第02期。

xv洪丕熙:《致敬,“图阿普斯号”的船员们!》,《读书》,1959年7月15日。

xvi[苏]卡里宁、库兹涅佐夫:《油船图阿普斯号》,北京:群众出版社,1959年,第152-153页。

xvii于友:《谁在绑人?》,《世界知识》,1956年6月14日。

xviii孙璋:《警惕敌人的阴谋——看苏联影片<非常事件>》,《电影艺术》,1960年6月29日。

xixNSC Briefing (29 July 1954), Tai Wan 1945-1969, No.377,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4.

xxDisruption of Soviet Shipping in Far East Following Seizure of Tuapse, Tai Wan 1945-1969, No.371,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

xxiDisruption to Shipping in the China trade Major Problem to Peiping , Tai Wan 1945-1969, No.371,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0.

xxii陈体强:《世界公认的公海自由的原则》,《世界知识》,1954年7月30日。

xxiiiDisruption to Shipping in the China trade Major Problem to Peiping , Tai Wan 1945-1969, No.371,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1.

xxivNSC Briefing (29 July 1954), Tai Wan 1945-1969, No.377,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7.

xxv《一定要解放台湾》,《人民日报》,1954年7月23日,第1版。

xxviCurrent Intelligence Bulletin, Tai Wan 1945-1969, No.370,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4.

xxvii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

xxviii马骏杰:《“图阿普斯”号油船事件始末》,《环球军事》,2009年第02期。

xxix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6.

xxx陈体强:《世界公认的公海自由的原则》,《世界知识》,1954年7月30日。

xxxiInterception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8,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6.

xxxii马骏杰:《“图阿普斯”号油船事件始末》,《环球军事》,2009年第02期。

xxxiiiNationalist seizure of Soviet Tanker, Tai Wan 1945-1969, No.369,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p.4-5.

xxxivLetter to John Foster Dulles(October 6, 1954), Tai Wan 1945-1969, No.391,US: 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p.1.

(作者介紹:冯晖,中山大学在读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美关系史研究)

猜你喜欢

冷战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