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
2018-06-29黄秀尾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各种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其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值得社会的关注和探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这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对这个社会的感知能力。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和社会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作为初级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当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以达到现代教育的目标。数学作为这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类别,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大多数数学教师还是以一贯的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灌输,教学中既缺乏对学生主体性认识,更缺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低下,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大多数成了只会应对各种考试的“机器”。这种问题亟待纠正。
二、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大,也拥有较多的课后时间,小学教师在课后之余还会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带来一些生活经验的传授和相关知识的教导,这表现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意义。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而言,来自家长“望儿成龙、望女成凤”殷切期盼的压力以及各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相互攀比进而落实到教师头上,对他们教学工作检查越来越严格的压力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教材为主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知识的灌输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应对各种考试,但是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设置十分有限,许多教师都会以为了节约课堂上课的时间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借口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形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总是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生活的内容因其较为开放民主的课程内容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存在许多学生“缺席”的问题,亦即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以课上做其他的小动作或是与周围同学闲聊或是玩其他小游戏等方式而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浑水摸鱼。所有的这些停留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
(一) 积极开展以数学应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尤其是对小学数学理论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教师更应当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直观性认知和了解。例如在讲解到学校数学专题——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每一种类型数学题的基本解法以及各种数学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书面解答上具备一定的基础,还可以以各种數学题目为基础开展一些相关的数学应用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知6箱苹果重90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5箱梨重多少千克?教师在已经进行过此种类型题目的介绍与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到一个大型超市进行相关物品的采购,要求学生们自己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算账买单并且做好相关的资金流出记录;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给予每组学生群体一定的资金,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要求其进行最经济实惠的采购方式,节约资金;最后还可以通过评出对此完成得最好的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数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在此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 进行数学情景化教学
由于数学课程时间安排有限,教师也不可能时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数学生活化的体验,但是即使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可以以所授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文具进行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如果只是对学生们进行书本上所列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简单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得讲解内容空洞和难以理解,更加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例如铅笔、白纸和剪刀等工具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自己的裁剪和制作,最后以作品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由教师评出优劣,这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一举多得。另外,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数学教材中有关实践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既将教学回归课本又不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拼一拼,搭一搭”中,教师就
应当以次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准备了一系列拼搭工具之后进行课堂上的展示,并把此当作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询问家长、同学和教师的方式尽可能拼搭出标新立异的作品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性判断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尤其是对数学教学实施主体教师而言,更需要在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更新教学观念,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期为国家在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04):164-165.
[2]金晓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01):63.
作者简介:黄秀尾,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