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8-06-29常英春
摘 要: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开始,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数学的有效利用率。小学数学中加减法运算是基础,但学生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还有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加减法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
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加减法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因此,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是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基础的加减法运算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律后,形成简单的计算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的方法
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利用数学游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训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整改教学方法,利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游戏教学,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一年级“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对运算规则进行讲解。然后,采用“传彩球”的游戏,教师指定一个学生背向大家进行敲击,当声音停止时,彩球在哪位学生的手中,这位学生就要站起来回答黑板上的计算题答案。如果回答错误,就要进行合适的惩罚;如果回答对了,就和“击鼓”的同学进行交换,并得到奖励。
(2)采用贴合生活的例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素质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与教材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买文具、衣服、零食等,这些都会涉及加减法的运算,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例如,以北师大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运算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融入其中。如近些年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部动画,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动画中原有羊的总数进行加减法的情境设置。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假设“灰太狼捉走了两只羊,而本来有七只羊,还剩下几只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7-2”减法运算。然后,再提出“被抓走的羊跑回来了一只,现在羊村总共有多少只羊”来启发学生计算“5+1”这个加法式子。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后向学生布置任务,如为家长买菜等,然后在第二天的课上描述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加减法运算。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运算热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以北师大教材为标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进行如下教学:首先,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五支粉笔放在右手,再拿出一支粉笔放在右手,然后问学生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在得出结果之前,教师给每一张桌都发了一盒铅笔,让学生拿出铅笔进行加法运算,要求学生对过程进行演示。再如,可以将课堂设置为一个水果店,教师作为商家而学生作为购买者。教师分给学生每人十张卡片,店中的水果一个苹果是一张卡片,桃子是两张卡片,要求学生进行购买,算一算要支付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指导学生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的准确度和速度。
3.开展实际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是抽象复杂的,始终采用填充式教学对数学内容进行讲解只能使学生掌握理论,而不能做到对问题举一反三,难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形成思维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加减法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加减法的教学为例。书上的案例是进行桃子的摆放,而实际教学中无法满足给每个学生发足够数量的桃子,此时教师就可以用木棒代替。先摆两个,再摆三个,学生依照教师的顺序进行摆放,然后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当学生回答“2+3=5”时,提出这三个数字代表什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引入到具体实际情境中。
总之,加减法计算是对运算能力的培养,而计算准确与否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水平,如采用数学游戏和营造情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旭娟.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中),2017(2):34.
[2]赵勇.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2):272.
作者简介:常英春(1978— ),男,遼宁大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