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与技巧
2018-06-29孙海波郝少敏
孙海波 郝少敏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使课堂提问拘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巧妙地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第一,表面热闹,一问一答,拘于形式。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模式使得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
第二,问题设计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置的问题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按较小的梯度,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贴近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三,无效的提问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所谓无效的提问,是指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主题不明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第四,缺乏耐心的提问使问题失去了引领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思考,否则设计的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关键,明确任务。所谓关键,是指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处设计问题,重点就会突出;在难点处设计问题,难点就容易突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通过设计“导引题组”来引出新概念,得出新结论;在习题课上,要设计“思路设计提纲”,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对于一些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设计“正误辨析题组”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形成准确的信息。
第二,设计问题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纵向和横向上加以延伸,注重规律的总结。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新知是旧知的基础和延伸,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顺利自然过渡。例如,在讲“过定点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在已知弦长条件下求直线方程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解题思路并进行拓展,把曲线延伸为圆、双曲线、抛物线,通过知识点的横向延伸,使学生的认识层次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三,用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设计要逐步递进,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启发性,设计问题时可以把教材内容与实际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用三张数字卡片1、3、5能写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生:6个。
师:为什么?
生:每一个数字与剩下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那如果是换成3、0、5能写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生A:6个。
生B:4个。
师:到底是6个还是4个?
师:现在请4个的同学读一下你写的数字。
师:请刚才认为6个数的同学也读一下。
生:只能写4个数字。
师:为什么?
生:0不能放在最高位百位上。
师:很好,同学们再接着思考,如果是1、3、5、7、9能写成几个三位数?5个数就有点多了,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分步计数原理。通过实例,学生对于排数的问题有了本质性的认识,通过以上的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養了探索能力。
第四,课堂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教学效果,而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思考与应答,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因而,数学课堂也应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营造省时、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是设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因而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在学生短暂思考之后,由教师来解答。
二是追问。教师把所讲的知识点分解成多个小问题,一扣一环地不断追问学生。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是反问。把问题从反面倒过来提问,其特点是以反推正,形成矛盾,容易指出学生忽略的地方,从而引起注意,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是互问。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应当融入课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性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引领。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使之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