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微课程教学法”教学实践的思考

2018-06-29吴秋明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考信息技术

吴秋明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改革中加入了很多信息技术手段,一些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随之诞生。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微课程教学法”就是通过“信息化学习前移”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本文从“微课程教学法”适用的学段、学科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信息技术;思考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在全国很多实验学校有了一批实验成果,近几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也设有竞赛单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爱好者,笔者曾听过一些以“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为理论支撑的实验课,听过相关的专家学术报告,阅读了相关理论著作与实验成果,对此产生了一些疑问,在此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微课程教学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学段?

目前,“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学校中,除了少量的中学外,更多的是小学,笔者在某“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学校了解到,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翻转课堂的实验,学校在校内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加入了“实践‘微课程教学法可加5分”的激励条款,以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翻转实验的大潮,接着便出现了一年级的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了“认识人民币”和“小河与青草”的两堂课。校方用这种方式激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验无可厚非,但产生的一些误区及负面效应同样值得思考。笔者想问:词汇量有限、学习经验缺乏的一年级学生,他们能看得懂“自主学习任务单”吗?他们会认真看完教师准备的微课任务吗?实践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微课程教学法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翻转课堂的成功,所以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一教学法。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实验,80年代木渎高级中学的类翻转课堂实验、重庆聚奎中学的先行实验、山西新绛中学的学案课堂实验等都可以被视为成功的翻转课堂实验。这些在翻转课堂实验中取得一定成功的学校无不都是中学及大学,它们的学生具备共同特质:已经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并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由此可以得出,适合微课程教学法的学生必须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其次,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显然小学低年级是不适宜的。

思考二:“微课程教学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

现如今,以“翻转课堂”为理论依据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课特别多,为了能吸引更多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实验,每次研讨都会展示不同学科的示范课,虽然都是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教学微视频实现了学习前置,课堂上也都是以“课始检测—进阶练习—协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大模块进行教学的,但实际呈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很多课都流于形式,让人感觉只是为了“翻转”而“翻转”,成功的课例大多集中在像数学这样的理科,萨尔曼·可汗一开始的成功也是在数学学科。这就使人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微课程教学法”只适用于理科?是不是所有的理科都适合用“微课程教学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笔者不这么认为。

以语文学科为例,翻转课堂确实不适用于散文、小说、童话等文体,这些文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进行思维的碰撞、分享,必须要有一个“集体过程”;但有些类型的文章就较为适宜,如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材中的《春联》一课,教师可以首先采用教学微视频的形式结合课文内容将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讲究平仄等特点讲明白,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让学生对这一特点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再结合春联的特点进行补白和创作,用各种形式进行巩固内化。

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像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概率与统计中内容大多比较适合,像“数与代数”中的计算教学可能就不是非常合适了。所以学科和内容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千万不能为了“翻转”而“翻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思考三:学习前置后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吗?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翻转”趋向于改善課堂秩序。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是,不是所有的学生到课堂上来都已准备好学习。在传统课堂上,百无聊赖或不守规矩的学生很容易分心。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百无聊赖”在参与小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被赶跑了。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达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目标,就能实现“所有的学生到课堂上来都准备好了学习的”,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首先,要确保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能把知识点讲透;其次,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观看;再次,确保在没有教师的现场引导的前提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试想在课堂上都不能认真听讲的学生怎能在家中认真观看教学微视频?在教师反复教学后还不能学会的学生怎能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自学知识点?

思考四: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的自主学习一定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好吗?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微视频,相当于把教师请回了家,是一种“信息化教学前移”现象。而信息化教学前移的心理学依据是“一对一效应”。以补课为例,平时要40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在一对一补课过程中只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是因为,在一对一补课中,学生对教师特别感恩,因此学习态度特别诚恳,受环境干扰少,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只要学生意识到微课程的重要性,就能在“人机一对一”的互动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取得成效。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机一对一”并不能等同于一对一补课,或者一对一教学。一对一补课和一对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整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可以把注意力从几十个学生转移到一个人的身上,全面了解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状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种随机应变是“人机一对一”无法做到的,因为再好的教学微视频都是程序化的,都只能按部就班地走流程,不可能根据观看者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这也是“人机一对一”的硬伤。

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整班课堂学习相比,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这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类型等进行适当选择。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改革将会运用到很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无论是已经成为主流教学辅助媒体的PPT,还是交互性更强的电子白板、一体机,抑或是本文谈到的“微课程教学法”,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但教师要始终牢记,信息技术不是万能钥匙,它只是“辅助工具”,教师要用其长、避其短,让它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为学生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钟启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J].内蒙古教育,2015(7).

猜你喜欢

思考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