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8-06-29洪金平
洪金平
(上饶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科,江西 上饶 334000)
不孕不育是指在婚后未避孕的情况下,有正常性生活但同居1年未怀孕,属于一种特殊的生殖系统疾病。虽然不孕不育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损害,但是临床上易引起一定的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夫妻感情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1]。因此,在治疗护理不孕不育患者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2]。现对88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30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2.82±5.61)岁,教育程度:小学2例,初中10例,高中16例,大学16例,患病时间2~8年,平均患病时间(4.24±1.93)年,原发不孕21例,继发不孕23例;实验组患者男13例,女31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2.59±5.56)岁,教育程度:小学3例,初中9例,高中18例,大学14例,患病时间2~8年,平均患病时间(4.36±2.04)年,原发不孕22例,继发不孕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患病时间、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先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进行心理特征评估,问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然后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上给予心理辅导护理。
心理护理方法:①正向暗示,入院前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在单独隐蔽房间进行沟通,告知其关于不孕不育的知识,为其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可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②加强认知,通过了解患者家庭情况、自我评价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影响患者生育功能的原因,纠正患者在疾病中的错误认知,避免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采用播放舒缓音乐、看新生儿影片等方式帮助患者转变内疚、焦虑等负面情绪,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③营造家庭氛围,向家属说明来自家庭的压力会极大影响对患者的治疗进程,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正向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平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以一个放松的心态接受治疗。
1.3 评价指标 SCL-90量表包含了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条均为1~5级评分,分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测验包括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将SCL-90各项因子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过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对比。两种量表分别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总分均为0~100分,总分=单条目得分×20×1.25,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4]。1.4 统计学方法 本临床统计所获得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 所有患者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较,恐怖和偏执因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45.32±6.47)分,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40.08±6.41)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为(43.83±6.39)分,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39.27±6.15)分,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表1 所有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s,n=88)
表1 所有患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s,n=88)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项目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3.84±3.59 4.72±4.29 4.08±4.55 4.22±5.06 4.89±5.23 2.33±2.46 1.99±3.05 1.50±2.34 3.18±4.88国内常模1.37±0.48 1.62±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t值4.524 4.750 3.521 3.542 4.424 2.235 1.638 0.193 2.560
不孕不育虽然本身不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伤害,但是患者长期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下,易导致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5]。不孕不育患者认为自身身体缺陷导致疾病的发生,又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礼教所约束,因此对于配偶、家人、朋友存在深深的自责感和内疚感。不愿让他人知道和难以与亲朋好友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患者在人际关系中变得十分敏感,甚至处于敌对状态。此类不良情绪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和宣泄更会加重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并发失眠、心悸等躯体化症状[6]。不同的患者因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侧重于上述某一种心理情绪反应。
这些心理问题与不孕不育一方面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消极负面的心理反作用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反而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对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首先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解答,耐心介绍治疗方案和之前的成功案例,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其次,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无法传宗接代的负罪感中,心理压力难以舒缓,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降低患者的心理防御,轻松的医患关系能为之后的治疗打下良好基础[7],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外,医护人员主动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家庭氛围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从亲友角度缓解患者压力,可适当举行家庭活动营造愉快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患者处于家庭温暖之中,积极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生育观念[8]。
本实验中,患者SCL-90评分中恐怖和偏执因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孕不育患者的确存在心理问题,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生育能力,经护理干预后,缓解了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综上所述,不孕不育患者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为主的心理问题,经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本文所述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 安丽红,杨晓娜,铁新琴.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5-56.
[2] 刘建霞,赵艺敏,陈红梅.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38-139.
[3] 刘静.12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8):1150-1152.
[4] 何玉慈,罗春心,黄仍心.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82-83.
[5] 高蕊,丁薛婧.浅谈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西南军医,2013,15(1):99-100.
[6] 骆玥瑜,黎敏英,陈雪敏.心理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32-133.
[7] 周玉红.探讨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3(19):2958-2959.
[8] 陈延斌.心理支持治疗在不孕不育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