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美丽的现代化中国奠基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06-29
□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月17日上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大家认为,改革方案适应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大彰显了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坚定决心。
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对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七个看点
这份将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的改革方案,至少呈现出以下七个看点。
看点一、优化机构职能 力避九龙治水
“九部委联手治理”“八部委出台文件”……在中国官方过去的工作安排中,多部门联动并不少见。这既体现出机构间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在不少领域存在职责划分不够科学所带来的“政出多门”的弊端。
以污水防治为例:地下水归国土部、河流湖泊水归环保部、排污口设置由水利部管、农业面源污染归农业部治理,海里的水则由海洋局负责……此次改革后,上述职能将统一整合进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
看点二、注重职能转变市场监管换风格
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等机构的职责此次被整合进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面上看,此举解决了市场主体面临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的问题;从深层次讲,这一机构的设立,是对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深化。
三家反垄断机构职责的整合,意味着未来,无论是在价格、并购等方面滥用垄断地位的企业,还是出台妨碍公平竞争规定的政府机构,都将成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执法对象。
看点三、新设两部一局 美丽中国打基础
此次新组建的部门中,有三个都和“美丽中国”息息相关。除前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此前分布在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的国土空间用途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被整合进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该部门中还将新组建林业和草原局。
未来,自然资源部将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此举既能避免发生自然资源因“无主”而被肆意破坏的“公地悲剧”,也可以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新的改革奠定基础。
看点四、优化创新引擎“第一动力”有劲头
中国要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真正强大起来,关键在于能否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此次机构改革也优化了创新引擎。一方面,重组科学技术部,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重组国家知识产权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让“第一动力”更有劲头。
看点五、聚焦两大风险未雨绸缪守底线
防范化解风险是本次机构改革的一大看点。
考虑到灾害多发频发的国情,方案整合抗震救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消防管理等多方面职责,组建应急管理部,以更好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
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金融混业经营渐成趋势,新业态层出不穷,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染性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此次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从而解决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问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看点六、优化涉外管理出入有序谋共赢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来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事务都在不断增加。为推动落实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此次方案针对上述两方面事项组建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中,移民管理局将负责协调拟订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协调“三非”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将推进援外方式改革并编制具体对外援助计划等。
看点七、紧扣民生所需重点难点逐破解
此次机构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紧扣民生所需,逐一破解难题。
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另外新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不仅能够更好保障病有所医,也更符合改革的需求,比如通过医保和药品生产商进行价格谈判来控制药费的机制就能更为顺畅地运行。
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方案拟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确保“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除上述内容,方案对其他民生领域也多有着墨,如组建农业农村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如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等。
利国利民的大手笔
这段时间,各地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大家认为,这一改革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都做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改革。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机构的效率效能。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特别关注到,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利于民生改善的机构变得更多了。“比如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等,说明国务院在机构设置中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地体现专业管理、保障民生和强化监督。
上海星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金毅表示,此次机构改革有理念引领、有价值取向,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这次改革是一次全面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有利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南昌市环境保护局昌北分局局长熊清平认为,过去一些领域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本轮改革重新优化后,明显增强了协同性。期待这样的改革能使政府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履职到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本次改革真正体现了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观念。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文广局局长钟春华认为,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这对于未来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旅游和文化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协同性越来越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钟春华说。
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党委书记牛晓靖表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推进政府向服务型转变,这对老百姓来说办事会更方便。部委合并之后,管理的链条短了,理顺了职责关系,减少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机构的设置越来越科学了,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也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干劲,“接下来我们将拿出更大的热情为人民服务”。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方向和原则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遵循什么样的改革原则,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优化协同高效,是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
与以往历次机构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机构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既要解决当前最突出矛盾和短板,又要关注基础性和长远性的体制和框架建设,既要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又要同步推进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机构改革,既要推动中央层面的改革,又要促进地方和基层的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少有的,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
3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让人民满意,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
从历史看,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顺应这一规律,回应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相比,这一改革的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十分少有,堪称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下决心解决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坚强意志。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是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形成的一项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部署。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立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着力组建一批新机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为的正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共安全。实践启示我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才能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