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在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8-06-29李艳兰谭仲沛
黄 媚,黄 雪,李艳兰,谭仲沛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二区,广西 梧州 5430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手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此病的死亡率。常规行股动脉穿刺,但止血效果较差,有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行PCI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1]。临床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但压力无法准确掌握,导致再出血或者压力多大患者产生不适感吗,严重者影响循环[2]。2017年01月我院运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运用于2017年01月~12月收治经桡动脉穿刺需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127例,与传统弹力绷带止血相对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符合PCI手术实施标准;首次接受PCI介入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及身体可耐受手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器官感染、出血;身体极差;PCI手术禁忌症;传染性疾病。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12月时期)收治经桡动脉穿刺需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121例,采取传统弹力绷带止血法为对照组,男73例,女48例,年龄51~79岁,平均(62.3±2.7)岁。2017年01月我院运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运用于2017年01月~12月收治经桡动脉穿刺需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127例为止血器组,男76例,女51例,年龄50~80岁,平均(63.6±2.9)岁。对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面检查入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评价心脏功能。医师取桡动脉右前臂骨茎突近心端1 cm处作为穿刺点,使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针穿刺,置入6F动脉鞘管,推送导丝后进行介入诊疗。当介入诊疗结束后,对照组:医师左手拿数块对折的无菌纱布,覆盖桡动脉穿刺点上方于抜鞘管前,术毕即用右手拔除鞘管,左手加压穿刺点,穿刺点以不出血为标准将弹力绷带缠。护士嘱患者定期活动手腕,放松绷带一指/h,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止血器组:拔鞘前采取弹力加压型止血带(深圳益心达公司生产,型号:SCW-ZXD-ⅠⅠ)的加压胶垫中心对准穿刺点,左手加压止血,右手迅速拔鞘管收紧弹力带,调节弹力带根据患者手腕周径,至松紧合适,无不适而止血充分为宜。观察皮肤颜色有无淤血、肿胀,术后回来2小时后旋转半圈减压,科室现在有用坡度30°的小枕减轻水肿,到减压完毕要7~8个小时。
1.3 评价标准[5]
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从完全拔出鞘管开始计时,至完成加压止血护理干预结束,并在压迫处记录完成时间,精确至分钟)、止血时间(从操作完成时间开始计算至将止血撤掉后不再出血为止)、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后开始计时至出院)、止血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几率及患者对止血感觉舒适度较好的几率(止血结束后,通过对患者的询问,评判在止血过程中患者是否对止血操作感觉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照
止血器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照(±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照(±s)
组别 n 压迫止血操作时间(min) 止血时间(h) 术后住院时间(d)止血器组 127 2.05±0.26 9.53±0.47 3.13±0.72对照组 121 4.53±0.74 19.56±1.89 5.66±0.88 t 34.8712 56.7284 24.7116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在止血过程中并发症率及舒适度比较
止血过程中止血器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止血过程中并发症率及舒适度比较 [n(%)]
3 讨 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升,导致血脂过高,提高了冠心病的发生率[6]。而目前PCI治疗已经成熟,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往股动脉因止血困难而被临床逐步淘汰,取而代之为操作、止血相对简单的桡动脉[7]。但对于止血而言,虽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效果较好,但费时、费钱开展起来较为困难[8]。传统压力绷带止血因不好掌握压力度,经常发生止血效果差,或者压力过大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因压力绷带不仅压制了桡动脉,对尺动脉也进行性压制,因此发生手部肿胀疼痛,难以耐受,降低患者舒适度。而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压迫范围小,将压力集中在穿刺点,明显降低尺动脉压力,符合血管壁解剖生理吗,保证了作用力不移位,保证血运供给。在操作上易固定,松紧可调节,提高患者舒适度。在本次研究护理中,经应用取得经验,现做如下报道:①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穿刺点出血情况。术后15 min内密切观察,监测臂围的变化,之后每30 min观察一次,对比两上肢臂围[10]。30 min/次检查手掌缺血情况,方法:选择红润手掌面按下并迅速松开,若发生红润恢复较慢,甚至发生苍白、青紫、麻木、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调整弹力带松紧度。2小时后旋转半圈减压,4 h后予以逐渐放松;②干燥保护:保护压力侧皮肤干燥、无菌,降低局部感染可能性。③适当运动:手掌腕部伸直,充分暴露压迫部位,方便护士及时观察其情况[11]。术后2 h内避免做屈腕动作,腕关节制动4~6 h,且上肢避免活动过剧,可完成术侧手臂屈伸、腕关节轻微活动,密切观察手指活动是否灵活于24 h内,包括手指端血运循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拇指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指端苍白、手指活动不灵活、发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课题是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压力及加压时间过长,需及时减压处理。且在手术完成后48 h内,术侧上肢禁止输液、血压监测等[12-13]。④拆除后处理:消毒后灭菌敷贴保护,观察是否发生局部感染,若未见异常则24 h后取下即可[14]。本研究中,止血器组患者平均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过程中止血器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王秋池、李梅、成晓蓉、梅静[15]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经桡动脉穿刺需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患者而言,采取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可明显缩短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在此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几率,提高患者对止血的舒适感,效果理想。
[1]肖可喜,唐迎红,赵芝香,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止血器止血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5,29(1):118-120.
[2]王 芳,雷显碧,陈 娅,等.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3):4.
[3]王秋池,屠艳梅,张 晶.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6(12):37-38.
[4]邵长信,伦增瑞.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失败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7):45-47.
[5]方钊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91-992.
[6]祝丽华,陈淑珍,李 文,琴,等.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5):908-909.
[7]司 芬.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效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14,14(7).
[8]张 倩,郑雪梅,周 芳,等.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间对病人桡动脉并发症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5,1(4):175-177.
[9]李梓香,谢玉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气囊首次减压时间对患者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4):321-322.
[10]赵 冰,刘建国,李俊峡,等,急诊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临床应用[J].中国循环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1):108-110.
[11]张 燕,刘 霞,陈 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应用与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研究和护理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14-16.
[12]杜晓伟.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不同止血方法的比较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2(11):4-6.
[13]漆红梅,王 霞,罗 萍.2种止血带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效果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2,15(03):16-17.
[14]赵 冰,李俊峡,鲍宏刚.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4):148-151.
[15]蔡裕福,谢晓霞,陈文威.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