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小憩室的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2018-06-29黄兴福许顶立彭健

关键词:标测室早小憩

黄兴福 许顶立 彭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深入了解,以及电生理标测技术的长足发展,流出道室早的标测和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对于一些起源于心脏结构异常的室早,目前的报道不多,同时,也是标测和消融的难点所在。笔者报道l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憩室频发室早的心电图、电生理特征与导管消融的体会。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一年余,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要求导管消融治疗。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0.55。体表12导联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轴正常,胸前移行在V4导联,Ⅱ、Ⅲ与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上、上升支轻度顿挫,Ⅰ导联呈“Qr”形(图1)。

患者术前禁食,局部麻醉后,穿刺2次右侧股静脉,置入6 F鞘管和8 F长鞘各一个,经6 F送入10极电生理导管至冠状静脉窦。采用EnSite贴片(EnSite, St. Jude Medical, 美国)进行标测,通过8 F鞘管,送入直径4 mm,截间距2-4-2 mm的7F惹火双弯消融导管(美国ST.Jude公司)至RVOT用于标测与消融。在三维接触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构建RVOT几何模型。腔内心电图的滤波设为30~500 Hz,电生理仪走纸速度为50 mm/s。

该患者经影像和三维接触标测提示最早激动点位于RVOT前间隔,大头电位提前36 ms(图2A),但起搏标测显示为10/12导联QRS波相似。在该点予30~35 W,55 °C的温控模式进行消融,放电过程中,室早消失;但停止放电后,仍有类似形态室早出现,主要的形态差异在于V4、V5导联(图2B)。于是到肺动脉瓣上标测,大头电位提前6 ms。后到冠状静脉以及主动脉窦标测,大头均未找到明显的提前电位。

图1 患者静息下的12导联心电图

该患者在RVOT的标测中,有明确的大头提前电位,而且消融有效,考虑RVOT是该患者室早的最主要来源部位。继续在RVOT进行详细标测,移动导管过程中,X线显示消融导管较前明显偏向脊椎。于是,拔出大头电极,直接用长鞘造影显示RVOT前间隔处有一个小憩室(图3)。在RVOT原有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建模,构建出憩室模型(图4)。同时,大头在憩室内也标测到提前28 ms的电位(图2B),在此处起搏,起搏心电图和室早几乎一致(图2C)。阻抗略有升高,为180 Ω,可顺利放电60 s,室早不再出现,在此处附近巩固消融3次。术后观察30 min,无自发室早,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也无室早出现。消融的靶点示意图如图5所示:室早的起源点很可能位于憩室内的顶部,第一次消融位于憩室口部,距起源点有一定距离,消融有效,心电图也出现了轻度改变,但不能透彻;之后大头伸进憩室里面,离起源点更近,一次消融即可成功。予加压包扎后,安返病房。经4个月随访,患者无任何症状,复查动态心电图也无室早出现。

A: 大头在RVOT标测到提前36 ms的碎裂电位,但放电效果不佳;B: 在憩室内标测到提前28 ms的电位; C: 在憩室内此处起搏,起搏形态和自发室早几乎完全一致

可见小憩室位于RVOT的前间隔处(白线所示)

绿点为消融点,当中也显示出消融大头

PA=肺动脉;RA=右房;RVOT=右室流出道;R=右;L=左;A=前

讨论国内外有数例起源于RVOT较大憩室室性心动过速(VT)电生理特征与导管消融的报道[1-3],但本例属于起源于RVOT小憩室室早的电生理特征与导管消融,在国内外罕有报道。

本病例位于RVOT的憩室较小,同时室早起源于憩室内,如何发现该憩室和成功消融室早是整个手术的关键。首先,从解剖上来看,RVOT邻接肺动脉瓣上、主动脉瓣根部或者心外膜,当RVOT消融未成功时,上述部位是临床电生理医生重新标测的重点区域。然而,在本病例中,只有RVOT标测到最早的大头电位,且消融有效,提示RVOT很可能是室早的起源部位。其次,详细在RVOT中标测发现大头明显偏向脊椎,需要考虑可能有解剖变异的情况,长鞘造影可显示出小憩室。第三,借助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可以把小憩室重建出来,提高消融的成功率。

对于心电图图形类似于RVOT起源室早来说,导管消融不成功,特别是放电有效,停止放电无效时,应考虑到RVOT有结构异常的可能。术中RVOT造影联合三维标测有助于发现RVOT异常结构,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

1 Zhang F, Yang B, Chen H,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iginating from the diverticulum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J]. Europace, 2011, 13(7):1 047

2 Yamauchi Y, Nogami A, Naito S,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rom a diverticulum at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1998, 21(9):1 835

3 张凤祥, 陈明龙, 杨兵,等.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憩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一例[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 15(6):458

猜你喜欢

标测室早小憩
忠犬小憩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小憩如短诗
小憩如短诗
小憩
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的标测及消融策略评估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