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传家”与“诗书继世”

2018-06-28凌冬梅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4期
关键词:苏州

凌冬梅

摘 要 以曹培根新著《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为参考,论文阐述了苏州私家藏书的研究概况,从苏州私家藏书史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区域藏书文化研究的深入性和特色性、传统藏书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新性三方面,总结了该书在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上的特点和成就。

关键词 苏州 私家藏书 藏书文化 《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

分类号 G259.27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4.001

Abstract Taking the book Suzhou Traditional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by Cao Peigen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private collections in Suzhou, 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Suzhous traditional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rivate collection history in Suzhou, the in-depth and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of regional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the academic and innov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collection of books.

Keywords Suzhou. Private book collection.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Suzhou Traditional Book Collection Culture.

0 引言

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私家藏书十分发达,并以其藏书家之众、藏书之富而居全国之冠[1]63,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兴趣与关注。20世纪30年代,时任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长的蒋镜寰(1896—1981) 先生所著《吴中藏书先哲考略》是第一部专门研究苏州藏书家的著作。80年代初,铁琴铜剑楼后人瞿冕良(1924—2012) 先生对素有“江南藏书之乡”美称的常熟县藏书家进行了专门考证,于1980年撰成《琴川书志》 (油印本),为苏州市县域范围内藏书家专题研究的首例,后为《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 (徐雁,王燕均主编,1990年)所收录,名曰《常熟先哲藏书考略》。进入21世纪后,研究苏州藏书某一方面的论文叠出,涉及藏书家、藏书世家、刻书、抄书、藏书楼等领域。2001年,叶瑞宝等编著的《苏州藏书史》从学校藏书、寺观藏书、私家藏书三大藏书系统入手,梳理了苏州的藏书历史,研究范围囊括苏州市所属吴县、长洲、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六县(市),是为首部系统研究苏州藏书史的著作。之后,《常熟藏书家藏书楼研究》 (蔡焜主编,曹培根编著,2002年),《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 (陈冠至著,2002年),《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 (曹培根著,2008年),《钱谦益藏书研究》 (王红蕾著,2013年),《常熟藏书史》 (曹培根、李向东主编,2015年) 等著作的相继问世,不断推进和丰富了苏州私家藏书研究,在苏州藏书家及藏书楼的考证、梳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是一种内蕴极其丰富的文化现象[2]1,私家藏书不仅要从藏书史的角度加以研究,更要从藏书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2]5。私家藏书文化即指在私家藏书活动中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内容的总和,“既有汗牛充栋的图书、魏然矗立的藏书楼等物态文化,又有在长期藏书活动中形成的措理之术和风尚、习俗等行为文化,还有藏书家主体因素潜层的心态文化”[2]1。从这个层面而言,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的新著《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 的出版对于苏州私家藏书研究具有典型的文化意义。

1 苏州私家藏书史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 总计72万字,分为“苏州藏书概论”“苏州藏书世家”“苏州藏书家传”上中下三编,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遥相呼应。

上篇先从历史角度纵向切入,勾勒了苏州自先秦至近代的源远流长的私家藏书发展历史及特色,展示了一幅苏州私家藏书发展的宏观画卷。继而以藏书文化问题切入,深入探究了苏州私家藏书文化中关于“私家藏书流派”“私家藏书理论”“藏书家刻书”“藏书目录”“私家藏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私家藏书与官府、书院、寺观藏书”“苏州私家藏书与其他区域藏书比较”“藏书楼名宅建筑文化”及“藏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学术问题。

中篇以世家为切入点剖析藏书世家及其文化传承,具体以苏州藏书史上的16个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藏书世家群体进行个案研究,考述这些藏书世家的藏书家、藏书活动、藏书处所、藏书留传。探究其藏书特色、藏书思想及藏读成就。这16个藏书世家分别是言氏、叶氏、文氏、赵氏、钱氏、毛氏、徐氏、席氏、黄氏、汪氏、张氏、陈氏、瞿氏、翁氏、顾氏、潘氏。

下篇按时间顺序考述了苏州历史上的839位藏书家(含流寓)的简要生平及藏书史实。对苏州藏书家的考证,自清代叶昌炽(1849—1917) 至今之学者一直在努力与补充,其中叶昌炽《藏书紀事诗》记载了五代至清末苏州地区藏书家200多人;蒋镜寰《吴中藏书先哲考略》 因仅涉及苏州历史上的吴县、长洲、元和3县,考录的藏书家相对较少,包含流寓在内为158人;叶瑞宝《苏州藏书史》 则有了大突破,增至751人。本著作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古籍注疏、类书、地方志、诗文别集与总集、笔记、书话、藏书题跋、藏书目录、正史、金石、藏书家的书信与日记等文献的爬梳,以“竭泽而渔”之势考得藏书家839人(含流寓),涉及127姓,尤以“文、毛、王、冯、史、叶、孙、朱、何、吴、张、杨、沈、陆、陈、周、金、赵、席、徐、翁、袁、钱、顾、黄、潘、瞿”等27姓藏书家最多。

总之,该著作对苏州藏书史的研究纵横交错、系统全面,既有总述的提纲挈领,又有研究的精审深入;既有历史的厚重性,又有领域的多样性;既有对传统藏书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又有对当下藏书文化保护开发的探讨与对策。

2 区域藏书文化研究的深入性和特色性

苏州作为我国私家藏书文化、吴地区域文化的特色藏书典型范例,其藏书文化具有显著特色,这也是本著作研究的重点。从本著作研究可见,苏州私家藏书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 苏州私家藏书流派是我国藏书史上具有重要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独特流派。苏州藏书流派即“常熟派”,亦有“虞山派”“苏州派”之称,根植于尚文重教、经济发达的吴中文化土壤,崛起于明嘉靖之后,以明代诗坛领袖、虞山诗派宗师、江南大藏书家钱谦益(1582—1664) 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读书者之藏书、好古者之藏书、开放者之藏书、有识者之藏书”[5]2,体现了开放、勤奋、精致、创新的人文精神。晚清四大藏书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吴兴陆氏皕宋楼、山东聊城海源阁) 无一不是继承了常熟派的传统。与苏州毗邻的嘉兴继承了苏州派好古藏书的传统,如吴骞(1733—1813)、周春(1729—1815)、陈鳣(1753—1817) 等著名藏书家均好藏宋元精椠,并形成了以收藏稿抄校本为主要特色的嘉兴派。今归诸国库的大量宋、元珍贵古籍有着常熟派藏书家的重大贡献。常熟派好古求全的收藏更是推动了校勘、辑佚、编纂、出版等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著者言:“常熟派對苏州周边地区、环太湖地区乃至全国的藏书影响深远。”[5]144—145

(2)苏州藏书家以藏书理论奠定了苏州私家藏书在我国藏书史上的地位。苏州藏书家在长期藏书活动中,不断总结、提炼出藏书理论,用以指导和规范藏书活动,提升藏书文化品位。其中最著名者有孙从添(1691—1767) 的《藏书纪要》 和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前者从购求、鉴别、抄录、校雠、装订、编目、收藏、曝书八则入手,全面论述了收集、整理、保藏图书的方法、心得和收获,充分展示了“常熟派”藏书的主旨理念,被誉为“是整个十九世纪唯一的一部向私人藏书家交代藏书技术的参考书”“直至今日还对现代中国的图书馆发生着影响”[6]46;后者系我国第一部以纪事诗体为古代藏书家立传的著作,为藏书史乃至文献史的创辟之作,推动了中国藏书史乃至书文化史的学术研究。

(3) 苏州藏书世家辈出且影响巨大。苏州藏书世家数量之终、延续世代之久、影响之大在我国藏书史上属罕见,出现的一批著名藏书家、藏书楼足以代表一个时代。其中言氏家族传承言子文学传统80余世;文氏文徵明(1470—1559) 主中吴风雅之盟30余年,影响了苏州周边及明后期的书画鉴藏;钱氏钱谦益藏书曾为大江南北藏书之首富,钱曾(1629—1701) 藏书超过《四库全书》 收书之数;毛氏毛晋(1599—1659) 不仅藏书量大,其“汲古阁”抄刻之书曾风行天下;席氏系苏州刻书业之代表,家族刻书历经150多年,成为中国刻书史上的奇迹;黄丕烈(1763—1825) 以其丰富的藏书和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领域独到的思想与实践,使清代乾嘉时期的收藏界出现了以苏州黄丕烈藏书为中心的“百宋一廛”时期;张氏藏书历500余年23世;瞿氏藏书经六代递藏,铁琴铜剑楼成为清后期四大藏书楼之一;赵氏、翁氏藏书均历十余世;顾氏过云楼传藏逾六代历150多年,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

(4) 苏州藏书家抄书、刻书蔚然成风。古代藏书家多喜抄书与刻书,尤以苏州藏书家为著名。苏州不仅是我国刻书业最早发祥地之一,也是明代以来中国“刻书”和“聚书”中心地之一,尤其以清中期及以后的苏州藏书名家以写刻精致、纸墨考究著称的“精刻本”和以校勘精审、摹影追古著称的“精校本”显于世,当时世传精抄本以苏州藏书家所传为主。据本著作统计,明代以来抄本最为藏书家所秘宝者共有56家,苏州藏书家便占了33家(常熟12家,吴县12家,长洲5家,昆山4家)。苏州藏书家喜好刻书与抄书的传统延续至近代,并因靠近上海而得风气之先,较早从事编辑出版活动,将媒体与读书创作相结合,使得近代以来苏州的读书风气延绵不辍。

(5) 苏州私家藏书目录成就卓著。苏州藏书家非常重视目录的编制,如黄丕烈便认为“藏书不可无目,且书目不可不详载何代之刻、何时之抄,俾后人所征信也”[7]890,以故一楼或一人多书目现象甚多,且在书目编制上多创新。赵琦美(1563—1624) 的《脉望馆书目》 开了著录宋元残本的先例;钱谦益的《绛云楼书目》 对当代文献单独著录,最早将天主教书籍列为一部,对后世影响颇大,曹寅、吴骞、黄丕烈、丁日昌、杨以增、丁丙、瞿世瑛、郁松年、缪荃孙、李盛铎、叶德辉、张元济、邓邦述、曹大铁等藏书家都曾藏其抄本并留下大量题跋文字;钱曾的《读书敏求记》 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版本目录;毛扆(1640—?) 的《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是最早的完整意义上的善本书目;张金吾(1787—1829) 的《爱日精庐藏书志》 开创了藏书志新体制而为后世多效仿。诚如著作所言,苏州藏书家目录“在中国藏书史、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5]4。

(6) 苏州私家藏书楼别具地域文化特色。苏州向以园林著称,苏州藏书家们亦特别讲究精制细腻,他们在营造藏书楼时,除注重防火、防潮、防霉等因素外,将居民建筑、文人藏书、园林造景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私家园林式藏书楼建筑,现存脉望馆、铁琴铜剑楼等藏书楼均为精品建筑。诚如本著作所言:“无书缺雅,可以说苏州私家园林大多设有藏书楼,将藏书楼作为园林的组成部分。换言之,苏州许多著名藏书楼实为一座座别具一格的私家园林,而苏州传世大大小小的私家园林,大多曾为藏书家的故居和藏书楼。这就是苏州藏书家和藏书楼的独特之处。”[5]166该著作不仅通过爬梳文献考述了苏州历史上的藏书楼所在地、形态与特色,以及藏书家们在楼中以书会友、雅集倡和、交流鉴赏的场景,还通过实地访查与调研,详述40余座藏书楼的处所(或遗迹)及基本情况,呼吁社会对现存藏书楼建筑进行保护并提出了诸多对策。

该著作还专设“苏州私家藏书与其他区域藏书比较”一章,结合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探讨了苏州私家藏书特色的形成因素,并从藏书理论、收藏志趣、收藏内容、藏用原则、藏读成果等角度切入,与浙东地区藏书特色进行了比较研究,亦可见对苏州藏书文化研究的深入性。

3 传统藏书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该著作作为苏州藏书文化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论及了苏州藏书文化中的流派、理论、刻书、抄书、目录、藏书楼等诸多学术问题,不仅突破传统认识,将苏州私家藏书历史前溯至春秋战国,更提出了藏书世家对于区域藏书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对其他区域性藏书文化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 将苏州私家藏书历史溯源至春秋时期。对苏州私家藏书的起源问题,之前学界认为出现于南朝齐[8],而著者通过史料的发掘,溯源至春秋时期,认为言偃(前506—前443) 是苏州乃至江南的第一位藏书家。言偃字子游,又字叔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师承孔子(前551—前479),列“孔门十哲”,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夫子”,著有《言子》 传世,今河南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言子》 二卷、附录一卷。《论语·先进》 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由、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言偃位列“文学”一科之首。著者通过文献考证与“文学”二字的探析,指出言偃是一位阐述古代文献的“文学”评论家和文献学家,在孔学文献传播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传播孔学文献方面,使“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千载之下学者益众,家诗书而户礼乐”(徐缙《学道书院记》),开启了江南崇文藏书的历史传统[5]201-202。言偃之师孔子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私家藏书第一代人[9]2,由此可见苏州私家藏书发轫之早。

(2) 提出了藏书世家是保留藏书文化区域特色重要因素的新论点。学界对藏书世家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郑伟章系最早关注此领域的学者,但未提出“藏书世家”一词,而以“文献世家”称之,他的《常熟南张文献世家世系考》 虽刊于1991年,但投稿时间为1989年7月[10]。随后,本书著者在1993年提出“藏书世家”概念,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几乎尚未被关注的领域,并提出了藏书世家是维系一地藏书世传不辍的纽带的论点。继之,范风书先生对“藏书世家”作了定义,即“历代收藏图书富埒中秘,合家为业为宝,累世相聚相传的著名藏书氏族”。之后,柳和城、宋路霞、郑宁等学者合著出版《藏书世家》 系列辑,论述了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藏书世家,行文更偏重文学性;嘉兴学院史宁、陈心蓉两位学者则填补了浙江藏书世家研究的空白,合著的《浙江藏书世家研究》 (浙江大學,2016年) 描述了晋至民国浙江50余个藏书世家的家族起源、迁移与世系,藏书家与藏书处所,藏书源流、传承与归宿,及藏书世家的交游、校勘、刊刻、著述等内容,并归纳了浙江藏书世家的藏书特点与藏书理念。其余对藏书世家的研究仍多见于对某一家族的个案研究,并以论文为主。应该说区域性藏书世家的专题研究是藏书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该著作对苏州16个藏书世家进行了考证与个案研究,但并不局限于考证家族藏书史实、归纳藏书特色、探究藏读成就,以及展示苏州藏书世家的繁荣与家族藏书传承之久远,而是结合苏州地域文化,透过显现看本质,总结、提炼出了藏书世家是苏州藏书特色形成的显著因素之一的新观点。“藏书世家是维系苏州藏书世传不辍的纽带,苏州藏书家们大多世传家学,代增藏书,宗族、家族藏书越聚越多。族姓、家庭内部的文化传统,家学渊源,使藏书纵向传递;族姓外部的异姓间联姻、师承、结友等关系,使藏书横向联络,纵横交错的传书网,环环相扣。因此,藏书流派愈来愈盛,藏书家们所藏之书往往此散彼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保留相当独特的格局。”[5]3以此求证于浙东与嘉兴等地的私家藏书,无不如此。这一论点的提出,无疑突破了以往对藏书世家研究的窠臼,将藏书世家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4 结语

《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 既涉及典籍、藏书楼等物态文化,亦包含了藏书家主体因素潜层的心态文化以及措理之术等方面,并由古及今探究了传统藏书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意义与对策,无疑是苏州藏书文化研究历史上填补空白之作。由于私家藏书文化的内容着实丰富又复杂,而苏州藏书文化因地位与特色之显著而更博大精深。在藏书习俗方面,苏州藏书家们往往喜好绘制藏书图、得书图、祭书图、检书图,并广请名家题诗作序,如:黄丕烈每得异书便绘图记之,得宋刻本《孟浩然诗集》 绘有《襄阳月夜图》,得宋刻《三谢诗》 绘了《三径就荒图》,得宋刻《鱼玄机诗集》 绘制《玄机诗思图》,得宋刻《北山小集》又绘《蜗庐松竹图》;铁琴铜剑楼瞿绍基(1772—1836) 尝绘《检书图》以寓藏书之志;吴江郭麐(1767—1831) 有《病榻勘书图》。若能将绘图征诗、祭书曝书等苏州私人藏书的习俗文化进行专门探讨,或许将为苏州藏书文化研究锦上添花。

范风书.私家藏书风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曹培根.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M].扬州:广陵书社,2017.

谭卓垣.清代藏书楼发展史[M].徐雁,谭华军,译补.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M].屠友祥,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叶瑞宝.苏州藏书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M].修订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郑伟章.常熟南张文献世家世系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3):34—40.

曹培根.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藏书研究述评[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3(6):41—43.

范凤书.中国历代藏书世家概述[J].图书馆杂志,1996(2):51—54.

猜你喜欢

苏州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不一样了
民间书画艺术团体捐赠抗疫情
寻觅江南
苏州百园图
有味道的苏州云
苏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