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考试应该淘汰单纯考查记忆知识的试题

2018-06-28徐金卫童雨滋赵阳刘小丽

考试周刊 2018年52期
关键词:试题

徐金卫 童雨滋 赵阳 刘小丽

摘要:历史考试单纯考查记忆知识的试题,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知识的发挥,也不能充分体现历史的学科价值,违背了历史考试的自然法;这种试题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课程观起了负的导向作用;也不受学生欢迎,所以单纯考查记忆知识的试题应该被淘汰。

关键词:历史考试;记忆知识;试题

看到这个的标题,相信有不少人会反对。他们认为学习历史,记忆知识是很重要的,没有基础知识,就不能有能力的培养,而且记忆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怎么可以淘汰纯记忆的知识考查试题呢?还有,认为如果不考查知识的记忆,那教材还有什么用呢?

笔者以为,这些认识和担忧都大可不必,理由分析如下:

一、 这种考试违背了历史考试的自然法

历史考试的自然法是笔者自创的一个概念,既然法律领域有自然法作为衡量人定法好坏善恶的最高标准,那么包括历史考试领域在内,也有自然法作为衡量历史考试质量高低好坏的最高标准。历史学科考试,其构成主要有两要素:考试和历史学科,因此其相对的自然法主要有两点:

(一) 从考试看,应科学合理,侧重其关键要求

毫无疑问,我们对考试不满,主要不是针对考试的方式本身,而是针对考试的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没有体现关键要求。那么怎样才算科学合理?关键要求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主要有:

能够尽可能考出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等,有利于考生个性化知识的发挥,使短期内的突击复习效果降到最低,考试反映的更多的是学生人生阅历和学习习惯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两点: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利于学生个性化知识发挥。

这两点要求是紧密联系的:考题只有注重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话说,不会教条式地死扣教材,个性化的知识才会得以展现。因此,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知识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个性化知识的发挥是已有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展现和升华。

为什么这两点要求既科学合理又体现考试的关键要求呢?

从教育心理学上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学习只有与原先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发生联系,产生“同化”或“顺应”才会具有意义,而考试就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和知识学习,因此考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知识发挥的要求是有科学根据的。从新课程观看,以考教科书为主到以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为主,不仅克服过去只知课本的狭隘课程观,使课程资源得到大大扩展,而且使课程资源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这样做也符合新课程理念。

从实践检验的层面看,还可以从学生对我一份考卷试题的反馈得到印证:“有利于发挥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够真正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进行活学活用(金淘)。”“而这次试题比较开放,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所应有的才能,给人以充分的条件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王佳丽)。”学生的反馈说明,他们喜欢有利于自己个性化知识发挥的试题,同时也潜在地表明,他们不喜欢只拘泥于考教材知识的试题。

从考试的范围看,以考教科书为主到以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为主,范围更大了,似乎会对学生有更不利的影响,比如考试负担更重,不知如何复习?其实不然,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一场招聘考试的经历,笔试考题中有两道小题是:要求说明上这节课(《工业革命》)可以用到哪些教学理论?列出备这节课的书目单(书名、作者、出版社等)。这两道小题考试所反映的就是教师个人学习经历和习惯(非常具有个性化),根本无法专门准备(突击复习效果降到最低)。这才是更能真正反映教师真实水平的试题,它需要的不是突击复习,而是一种平时认真看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我想,只有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鼓励学生看课外书才会普遍,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才有可能,否则,这些都是空想。面对这样的考试,考生会更有坦然的心态,更少临时抱佛脚的学习行为和侥幸的心理,反而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的考试心态的形成。

综上所述,注重考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考生个性化知识的发挥既科学合理又体现考试的关键要求,所以是考试的自然法。搞清了这一点,为我们判断历史考试试题质量的高低与好坏提供了权威标准,并能坚定我们的判断力。

毫无疑问,单纯考查知识记忆违背了考试有利于考生个性化知识发挥的自然法!

(二) 从历史学科看,其学科价值必须充分体现

历史学科有哪些价值?目前的最新观点是要注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有利于教师重视历史学科价值的发掘,但这种五个素养并列的提法容易导致对其他重要素养的忽视,比如历史的想象能力、历史意识等,笔者曾在未发表的一篇文章(《历史学科价值及其发掘浅谈》)中对历史学科价值做过探讨,认为历史学科价值进行分层划分更为合理,这样层次清楚,囊括性更强。

對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今天学习历史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历史,而是有助于他去面对并解决所遇到的大量非历史问题,为他们今后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正如《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所说:“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过一个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做准备。”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历史学科来看,进一步具体化就在于促进学生实现三个层面的转化:

一是厘清历史事实真相,尽可能剔除伪史实,使他们知道以前的社会是怎么样的,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的人;二是把前人从事社会活动及其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认知能力,使他们明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后可能会怎样,成为一个理性而又高瞻远瞩的人;三是把蕴涵在知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发掘,使学生受到熏陶,使他们懂得应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并成为把这一观念付诸行动的人。

第一个层面侧重于历史知识的求真,但教学现状基本是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在考试时表现在要求学生记牢(基本是一家之言的)历史知识,很少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的来历和依据,即缺少厘清事实真相的求真过程,而后者更为重要。第二个层面侧重于历史学科能力的求智,教学和考试虽然现在也比较重视,但很多流于形式或表面,在这方面需要大大加强。第三个层面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求善求美,这方面更是教学和考试的薄弱之处。

上述三个层面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实践上无法分开,它们有机地统一于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从求真到求智,再到求善求美,呈现出递进或提升状态。以上三个方面,几乎全面囊括了历史固有的学科价值,层次清楚,导向明确,易于把握,因此,这三个方面可以看成是历史学科价值方面的自然法。考题在这三个方面体现得越充分全面,试题的质量就越高。毫无疑问,无论是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看,还是从笔者归纳的三个层面看,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试题,历史学科价值几乎无法体现,违背了历史考试应充分体现历史学科价值的自然法。

二、 这种考试落后于时代需要

从社会背景的变化看。在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缺乏知识,知识的增长和更替也比较缓慢,掌握知识就意味着有文化,就意味着在社会上具有优势,因此,学习、教育和考试以牢记知识为中心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的,是与落后的社会相适应的。

当今世界是知識爆炸的时代,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新的发现与发明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各种新旧概念、新旧知识重新组合的结果。知识的重新组合为知识爆炸开辟了新的渠道;而知识爆炸又为知识重新组合提供了新的知识单元。(姜念涛:《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第110页)因此,知识的“创新—组合—再创新—再组合”,就是知识爆炸增值的过程。由于知识爆炸性地增长,知识的老化和更替越来越快,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查阅知识日益便捷,同时,知识的专业化和综合化也越来越高,因此记牢知识变得越来越次要,而学会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与知识爆炸相适应,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学习的革命”的浪潮,([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第2次印刷,导论第3页。)包括学习的观念、学习的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对学习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革命性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学习的速度,学习到新的、有用的知识,并且学会驾驭知识爆炸的浪潮。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试题与知识爆炸和学习革命的时代要求是不符的,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

三、 这种试题起负的导向作用

起负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师生“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把师生导向只知课本的狭隘课程观。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新课程倡导:

“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2页,2004年4月)

这些理念在实践中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看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指挥棒如何指挥。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高考怎么考,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是我国教学的铁律。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高考都应担负起促进中学教学改革的使命。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试题,让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显得更有用武之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显得无足轻重;学生死背课本的学习方法成效显著,想要转变学生被动不良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等能力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这是导致中学老师拼命灌输,学生拼命背书,考完想要撕书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命题导向,背离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关于“教”和“学”的新理念,对新课程的教学客观上起了负作用。

单纯考查知识的记忆不仅严重影响师生的“教”和“学”,也同样影响师生的课程观。单纯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迫使师生只专注课本知识,唯课本马首是瞻,眼里只有课本,心里只知课本,学历史成为只学课本历史,不知不觉把师生导向“只知课本”的狭隘课程观。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教课本,学生只学课本,考试只限于课本,课本几乎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和知识的唯一来源,课本成了师生学习的《圣经》,这使师生的学习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这样的缺陷,新课程观认为,一切有助于学习的资源、材料都是课程资源,课本只是重要的资源之一,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师生可用的学习资源得到极大地拓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师生的课程观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试题,犹如无形的紧箍咒,让师生难以放开手脚,继续把课本当《圣经》。

四、 这种试题不受学生欢迎

单纯考查记忆知识的试题,其负作用也从学生的反馈得到印证。有一次学校的期中考试,我做了一次尝试,试题全部原创,没有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几乎都是分析、理解、运用方面的试题,考过之后让学生写了一些感受,下面是其中的几位写的感受。

以前的考试,问答题往往都套课本,如果没背到的话,就感到自己没能力做了,因为脑子里总想着答案已定了,再怎么写也没书上好,肯定得分很低。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读历史。而这次试题比较开放,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所应有的才能。我做主观题时,觉得很顺,就这么写,感觉不受死板的答案约束,脑子一下子清醒起来,而且还感觉自己答得蛮好。(王佳丽)

减轻了学习压力,使我们学习更轻松愉快,也能检验能力,因为这样灵活性很大,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对课本的整体思路理解。我们会喜欢上历史这门课。(郑方明)

我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但这么多年的历史课上下来,我对历史几乎绝望了。我觉得中国的历史课完全是对历史本身这种神圣文化的亵渎!我讨厌让我们背一些很无聊的没什么实质的东西!这次的考试让我对历史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这是一个新篇章!让我明白历史是活的!(袁慧嘉)

“问答题往往都套课本,如果没背到的话,就感到自己没能力做了,因为脑子里总想着答案已定了,再怎么写也没书上好,肯定得分很低。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读历史”;“不需要死记硬背”;“我讨厌让我们背一些很无聊的没什么实质的东西!”三位学生这些话表明,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死记硬背,死读书,使学生失去读好历史的信心,觉得这种试题没什么意义,学生不是喜欢,而是讨厌。如果试题是产品的话,那么考试的学生就是用户,用户对产品的质量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所应有的才能……感觉不受死板的答案约束”;“减轻了学习压力,使我们学习更轻松愉快,也能检验能力……我们会喜欢上历史这门课”;“这次的考试让我对历史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这是一个新篇章!让我明白历史是活的!”这些话表明学生对摒弃单纯考查记忆试题的欢迎和意义的肯定。因此,从学生的反馈看,为了学生需要和发展,应当摒弃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

作者简介:

徐金卫,童雨滋,赵阳,刘小丽,浙江省衢州市,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试题
第63届IMO试题解答
第63届IMO试题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选修4-4、4-5试题精选
三角函数和数列试题精选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