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还原自主

2018-06-28吴淑芳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设问预习以生为本

摘要:语文知识面比较广,要想学好语文,不但要注意平时积累,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文本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探究的能力。所以,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说教,而是要以生为本,注意启发引导,开放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以生为本;预习;设问;探究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面比较宽,短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可能无法在考试中显出成效,所以很多同学都丧失了学好语文的勇气。其实不然,学好语文一方面是要在平时做好积累,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课堂上,以教材学习为例掌握语文理解和思考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能继续照本宣科,大包大揽,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学情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体验,完善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理解,提升综合分析和运用技能。为此,我就借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以生为本,提高课堂认知速率。

一、 设置导案,牵引自主预习

人们认知熟悉的事物,比陌生的事物更容易。高中语文课堂容量比较大,知识面也比较宽,如果没有课前预习,课堂直接听课学生思维就显得忙乱。所以,为了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最大知识效能。我们要设置导学案牵引学生在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预习过程中找出重难点内容,为课堂针对性听课做好铺垫。

就拿同学们感觉学习吃力的文言文来说。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那课堂上就能节约基本的阅读、理解等时间,让课堂倾向于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索上。为了提升学生预习的针对性,我们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预习导案。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样的先秦古文,比较难理解,我们一定要设置好预习导案,让同学们在课前先解决基本知识,发现知识难点:1. 阅读课文,结合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含义:①通假字:不知(“知”同“智”),秦伯说(“说”同“悦”);②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2. 熟练阅读文本,总结并结合其他文言文说一说“于、者、而”這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 阅读过程中是不是会发现一些句型和现代汉语不一致?归纳出其中的判断句、倒装句和被动句,分析这些特殊句式的基本特点。4. 将预习时遇到或想到的其他问题做好笔记,便于课堂提问或讨论……

通过这样的预习导案,让学生预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能通过预习掌握基本的知识,为下一步深入讨论做好预备。

二、 设问启发,鼓励自主思考

问题能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整合,在知识的关联处和转折点设置问题,便于吸引同学们思考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完善语文逻辑思考能力,全面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以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要求是:熟练掌握字词句,学习本文经典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文本情景交融的描物达情技巧。这些内容都无法通过灌输提高学生认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关键设问来驱动学生按图索骥、深入探究:1. 仔细阅读文本,发现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2. 总结文章运用的经典修辞手法,尝试写几个类似的拟人、通感或比喻的句子;3. 反复揣摩本文描物状景的手法,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设问启发的问题不能太多,但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切中肯綮。这样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才能通过思考和讨论将具体问题分析透彻,学习到本文景物描写的经典手法,提升语文表达技能。

三、 合作探究,指导自主探索

目前高考语文综合分析能力题型越来越重视,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语文课堂上,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搭配5人左右的讨论小组。让同学们在组内通过分工合作节约课堂时间,拓展课堂容量,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

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先秦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教学的重难点,一个人单独分析,肯定不能全面。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 设置任务

(1)阅读本文,摘录其中的文言虚词,先分析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再根据用法进行分类。(2)参照分类,回顾之前学习的其他文言文中的同一个虚词,看看意义是否一样,如此对比理解,易于加深印象。(3)尝试总结在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自己常见的理解误区。

(二) 合作过程

(1)组长先根据每位组员的知识特长进行分工,先让组员分担比较擅长的知识点分析;(2)完成第一次探究后,再互换角色,这样通过交叉体验,便于相互启发,取长补短;(3)笔记员记录学习成果。

(三) 学习成果展示,师生互动评价

这样开展合作探究,便于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容量,从而为有限的课堂时间提供最大的认知速率。

四、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学好语文不但要注意积累,还要掌握语文逻辑和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以文本为例,启发和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语文知识的生成和互动中来,完善积累,提升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娟.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之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杨春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7).

[3]张玉群.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7(06).

[4]顾小兰.提高讨论实效性,实现课堂高效率——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34):88.

作者简介:

吴淑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设问预习以生为本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