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
2018-06-28于新梅
摘要:机械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将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 引言
机械设计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机械原理”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
机械基础是一门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等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问题就直接导致了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接受程度低等问题,在讲各种机构的教学时,如凸轮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等,只靠表述或者图片很难表达清楚,这就需要动态的演示教学方法的应用,具体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采取多媒体教学、CAI课件等,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特点表现出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增强教学的艺术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 教材选择
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这就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将理论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和实践性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学生的培养模式,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方式,根据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专题讲座,树立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另外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模式,通过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环节的外延,消除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培养进行循序渐进的加强,突出整体观、系统观、创新观和发展观。
(二) 课程设置
通过对机械设计的深层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研讨会等方式对课程的展开进行一个优化,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立足于网络化的同时推动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等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反馈,开启新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法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可取之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师队伍
为帮助学生在未来人生中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团队建设,在规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管理类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围绕专業优势特色,精雕细琢每个关键知识点,建立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小班授课;二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功和综合应用能力;三要积极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形成课赛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 实践方法
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工程分析、设计的能力为宗旨,以机器运动及工作能力设计为主线,依托计算机技术及现代设计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这已在国家对教学基地和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视上得到很大的体现。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验课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能力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了解到试验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之后,采取措施提升“机械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发挥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使实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新技术和材料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在新材料加工领域现代加工层出不穷。我们进行改革后的现代机械工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第一步:大学生构思、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零件或产品。如:机械摇杆机构。拿出设计图纸和产品说明书等。第二步:制定多套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优化的一套方案实施。第三步:指导教师审核、修改设计的图纸、说明书、实施方案,并指出优缺点。第四步:结合专业和其他课程,对产品进行加工,实践操作。产品的粗加工要到金工实习车间完成、材料的预处理和最终热处理要到热处理实习车间、公差测量要到公差测量实验室、产品的检验与调试要到检测实验室。第五步:组装、检验或调试制造好的零件或产品。第六步:总结、考核。本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前期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查,在这一阶段,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所要制作的工件,具体所需以下几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标准件,如:齿轮、螺纹、轴承、刀具等。②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如:结构钢、合金钢等。③预处理:材料的退火处理,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材料的正火处理做组织准备。④加工成型:通过车、铣、磨等工种的训练,加工成学生自己设计的零件外形。⑤最终热处理:通过材料的淬火、回火处理,得到了工件的性能要求。⑥精加工出成品:经过精加工及公差配合等训练,完成了一个精密零件的工程训练检测项目。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生产零件的现代机械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必做实验,如机构运动件图绘制与分析,齿轮范成原理实验、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等,在考核上要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和分析归纳等基础实验能力,作为该课程成绩的一部分,独立设课的开放式实验,补充基础实验的不足,在考核中重点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思路、质量、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创新能力、实验总结等内容,单独考核,计学分。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急需机械方面的人才,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科学地选用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地安排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验课程,保障实践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延斌,高有华,田方,姜彤.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4):231-233.
[2]陆萍,宋可总,栾莹,孟剑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01):49-51.
作者简介:
于新梅,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