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语言训练点提升学生表达素养
2018-06-28范霞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挖掘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如何探寻文本中独一无二、最为核心、最具迁移的语言形式,然后有针对性地练笔,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语言文字的秘妙,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练笔
语言内容包罗万象,语言现象丰富多彩,一篇课文可训练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篇章结构的把握,也可以是优美词句的品味,还可以是情感内容的体验,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挖掘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关键是要学会取舍,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要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需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 要结合学段目标要求,紧扣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能够统领本篇,本单元乃至本册的教学内容,达到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作用。《慈母情深》叙述了一位贫寒辛劳的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一件事,在引导学生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感受深沉的母爱后,有些老师让学生这样练笔:母親,我想对您说。这一练笔学生定是有感而发,对母爱有了新的认识:伟大的母爱竟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琐事中,但这一练笔过于注重情感的表达,忽视了写作技能的提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设计练笔,让学生得情又得法,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练笔,比如:三伏天母亲在狭小闷热的厨房里做饭;数九寒冬父亲顶着寒风在工地上打工……学生心中有爱但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爱。
(二) 必须是本课独一无二,最为核心,最具迁移的语言形式。比如《山中访友》这课可教的内容实在不少:一是生字新词,二是内容理解,三是拟人、比喻、想象等语句,四是简洁、生动、优美的语言,五是第二人称的变化,六是融自己的感受于景物描写之中的表达方法。依据学段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本课的单元阅读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我们应把“学习作者通过人称改变和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来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而这也是本课最为核心,最需训练的语言点。
既已明确语言训练重点,又当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用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秘妙,获得语用精髓,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在阅读教学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升阅读力。
以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为例,如何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升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作家在刻画人物时常常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比如在《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写托德以衣取人,对“我”十分怠慢,甚至嘲讽挖苦,再写托德见钱后笑容遍布满脸的丑态,把一个傲慢势利、见钱眼开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属于着重刻画或夸大某一特点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在感悟人物性格特点后,学生对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特别感兴趣,并提出疑问:马克·吐温为什么单单写他的笑容,而不写其他?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练笔:如果是你,你会从哪些方面描写一个见钱眼开的托德?
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写道:托德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嘴张得大大的,大得足以装下一个篮球……有的这样写:托德仿佛看到漫天的钞票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一番交流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写得这么好,可是马克·吐温作为语言大师他不懂得这么写吗?为什么他只写了托德的笑容?引导学生回到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经过理解感悟——学习表达——习得方法,逐层深入的思维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 在写作训练中迁移语言文字的规律
在阅读实践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如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写小练笔,因为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我们可以模仿课文的句式、段落、结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一) 模仿句式练笔
如《匆匆》一文中,朱自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空灵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变得具体可感,具体体现在这一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作者先给太阳“安”了脚,会“轻轻悄悄地挪移”,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时、洗手时、静默时发现时间流逝的飞快,所以他想挽留时间,时间已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轻快、活泼的脚步声,看到了时间调皮淘气又可爱的样子。作者以有形写无形,传神地表现出他对匆匆流逝的时光欲留不能,欲追不及的惋惜、怅然的心理。教学这段时,可以让学生模仿朱自清的写法,抓住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说时间是怎样从身边溜走的。
(二) 模仿结构练笔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学到了总分总的写法,在《桥》和《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中认识了先设置悬念后揭开谜底的结构形式。再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教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写浏览过程,而到了《索溪峪的“野”》我们又教学生围绕景物的特点分段叙述。同样写游记,写法不同,却共同收获别样的风景。经过练笔,学生发现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的写法可以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会有意识地将学到的方法融入日常的写作之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便有了提升。
(三) 模仿写作方法练笔
可以是片段练习,如《学会看病》一文中,有一大段描写母亲痛苦、矛盾、后悔的心理活动,是学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极好材料,学习本段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遇到的情景写一段话,比如:好朋友违纪了,作为值日生的我记还是不记;好不容易得了满分,发现老师多给两分,讲还是不讲……也可以是篇章练习,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北京春节前后的各项传统习俗,课后可以让学生用上这种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
总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文本中习得写作方法或写作技巧,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课标版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
范霞,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霞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