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与今后的思考

2018-06-28杨永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育经营农民

杨永生

2013年5月,我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区农牧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一特三高”产业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抓手,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扎根乡野的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着力在夯实基础、提升内涵、规范管理、打造特色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 发展现状

1.1 规范制度,强化监管

农牧局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牵头单位,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公示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及检查验收制度,宣传执行这一工程惠农政策。培训期间,组织人员对培训班的公示、学员参学、教学计划落实、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组织考试等多次到现场督促检查,对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听取学员意见,了解学员参学情况及受训农民对培训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培训机构立即整改。在培训班结束后,抽查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进行测评和教学情况进行回访,对照考核验收标准逐班次进行考核验收,及时录入培训学员信息,将学员信息按时上传至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系统。

1.2 结合我县产业,扎实培训

一是围绕新型经营主体抓培育。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育,重点培训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等知识,使他们运用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增强其内在凝聚力和外向辐射力,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抓培育。着力推进制种、清真牛羊肉、瓜菜、优质粮食、生态水产、经果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技农艺、良种良法、高效种养、水利设施、农机服务、畜牧兽医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培训,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和率先致富的能力。三是围绕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抓培育。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分班、分类、分期开展培训,通过理论讲座、实践操作、观摩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落实政策,全面扶持

一是同等条件下,优先本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开垦荒地;二是优先为有经营权证和流转经营权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办理抵押贷款;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的项目提高农业保险补助标准;四是对流转土地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生产贷款贴息;五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购买农机具的,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县财政再增补10%;六是向区、市农牧部门优先上报新型职业农民投资且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七是优先审批符合条件的新型職业农民所需的农业建设用地、生产场房、晒场等。八是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县政府选派,外出考察学习、培训。

2 今后的思考

2.1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抓好重点项目的督查落实。采取定期通报的方式,定期反馈。完善专项督查工作机制,强化对项目业主和对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参建单位远程监控和业绩考评公示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督促参建单位加强管理,上足人员、设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对于业绩信誉不良的参建单位,严格限制其参与本县其他重点项目建设。

2.2 推进农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不断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联系帮扶制度,加快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二是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一特三高”农业产业,鼓励企业、运销组织直接投资建设原料基地、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以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提升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企业原料供应能力。三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铺路架桥增添后助。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集成示范推广良种、标准化生产、储藏加工等配套技术。强化智能化蔬菜育苗中心和肉羊良繁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2.3 明确分工负责,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安排部署,同时需要各部门(农业、教育、科技、林业、水利、移民、乡镇、发改、财政等)通力协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加强协调沟通,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抽调专人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推进。

2.4 恢复农广校,以产教结合为载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结合我县优势产业,以农户为基础,以产教结合为载体,创建“学校+基地+公司+农户+市场”的农民科技教育的培训新格局。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打破现有办学体制,积极推行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培训机构将主要专业相应由校内基地办成培训基地、示范基地和生产经营基地。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为实训基地,联合周边地区的相关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建立经营性公司,直接面向市场,形成集培训、生产、实验、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

2.5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训投入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民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努力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作者单位:753400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培育经营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