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东北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以及管理对策

2018-06-28张明礼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叶色浅水田间管理

张明礼

东北地区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种植地域,其产量和效益对促进全国水稻总体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值得农业种植行业重视和发展。东北地区温度偏低,在自然因素上制约了水稻的生长,田间管理工作的不足陆续引发水稻相关病疫的出现,为了确保丰产丰收,东北地区农业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方略,强化实施和监督,为水稻后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增产增收的最终目标。具体技术意见和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做好定期施肥工作

水稻的定期施肥和补肥环节是后期田间管理内容中最重要的工作,施肥时间一般以孕穗期的叶色作为标准,当抽穗的叶片色泽比较淡时,需要施加粒肥,随着水稻持续生长,叶片的颜色逐渐变深,灵活决定施肥量的多少,大多数情况下叶色会在15~20天后变淡,当叶色过早退黄或根部过早衰老时,需要考虑施加氮肥,具体用量根据实际亩数和水稻长势决定,一般一亩面积可以施加尿素2公斤或者施加硫酸铵5公斤左右。与此同时,在水稻成长后期,还要注意喷施磷酸二氢钾,进一步促进后期植株的生长安全,提升水稻的抵御力和籽粒产量。

2 做好浅水间歇浇灌工作

自水稻孕穗期开始,就要加强对水稻的浇灌量,保证植株根部的土壤经常可以接触到空气,来增强底部氧气的获取量,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根系活力。在我国水稻的种植中,为了保证养分的供应,常采取的浇灌方式是浅水间歇浇灌,主要是灌溉一次潜水,等待自然渗干到脚窝有水,再次进行浅水灌溉,反反复复,前期水稻要确保多湿少干的状态,生长后期多干少湿,通过浅水浇灌量促进肥料调节,养护水稻的根部,从而促使枝叶和穗苗的充分吸收,在水稻抽穗后35天可停止灌溉。

3 强化水稻病疫防治措施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瘟病作为主要的病害之一,对水稻的长势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引起种植人员的高度重视,首先,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必须强化人工防治环节,一般情况下,水稻在孕穗期或抽穗期,是稻瘟病出现的高频期,在该阶段应当使用富士一号进行喷洒,用量每公顷700毫升左右,三环唑悬浮剂每公顷750毫升,按照40%的比例进行混合,咪鲜胺每公顷750毫升40%左右浓度,每公顷喷洒农药剂量应该把握在一定范围:手动喷雾器450升,弥雾机为150升左右。另外,如果水面上方的叶片出现泛黄的症状,要及时喷洒二化螟药物。在稻穗生长的最佳时期进行防治是很重要的,要想有效进行水稻病害的防治,就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去喷洒农药,确保植株的籽粒结实率,进一步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4 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央财政部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补助东北秋粮综合施肥工作,促进水稻早熟早收,同时也有很多补助服务,对秋稻的施肥、增收给予大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分管部门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水稻基本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做好宣传普及工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成立宣传小组,定期向种植户宣扬最新政策,让大家了解国家的补助条件和优势资源,利用广播、报纸、新媒体平台等方式,深入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帮助水稻种植农户学习先进科学的方略要领,指导种植户在合理的时间及时施肥、灌溉和喷洒农药,提升水稻的病害防治效率,提高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相应政策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

在水稻种植的后期田间管过程中,施肥补肥、灌溉和病害防治工作缺一不可,基于东北地区气温普遍较低的自然因素,需要重视施肥追肥程序,保障水稻的抗冻抗压能力,在浅水间歇灌溉和病害防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做好浇灌合理化和防治及时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水稻的生长效率。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国家相应政策也是很有必要的,东北地区的分部门应该将政府号召相应到各家各户,从基层做起,正确指导农户结合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推廣施肥、浇灌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技巧,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总进程。

(作者单位:162111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叶色浅水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夏 荷
基于Lab模型的4种日本彩叶枫的叶色分析及其色彩应用
不同叶色紫苏花青素含量与成分研究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带阻尼的随机浅水波方程的随机吸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