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芦柑产业振兴的思考
2018-06-28刘章森
刘章森
20世纪50年代永春县芦柑试验种植获得成功,经数十年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芦柑生产规模居全国前茅,柑桔出口量连续10多年居全国首位,是远销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中国芦柑之乡”。芦柑产业成为农业生产支柱产业,对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及各项事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21世纪初期,由于柑桔黄龙病的流行危害,许多柑桔果园成片死亡,柑桔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柑桔产业呈现从低谷开始回升的良好景象,正在逐步恢复壮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土地三权分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铺开,加速农村闲置土地园地的流转,社会资本已逐渐转向发展农业产业。国家领导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永春乡村的振兴,振兴芦柑产业势必先行。笔者就芦柑产业的振兴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立足区域发展优势,优化种植结构
永春县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区, 日照好,温差大,土层深厚,山地资源丰富,属芦柑栽培最适宜区。一般情况下农业发展有一个优质区规律,一些小区域因独特的生产要素(水、土壤、光照、海拔、温湿度、风)适合某种植物良好生长,这些小地方就是优势生长区,农业发展就要找寻优质生长区规律。芦柑产业要转折发展逐渐复苏,重点要建设好芦柑优质生产优势区,有利于产业健康良性发展。芦柑产业发展在大转折时期,可组织专业技术团队针对该产业进行产业系统性摸排调查,提出芦柑产业发展的分析报告,在种植规模、种植区域、品种结构布局等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区内制定芦柑产业发展扶持特殊新政策,通过规划和政策的杆杠作用,取到最大发挥区域优势调整控制种植总量,使芦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 重点培育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发展
之前伴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农民走出农村到城市发展,但近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的到来,许多人才和经济能人已把目光投向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借着这股浪潮,着力推行大户种植发展模式、抱团合作发展模式,培养一批有情怀、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芦柑经营主体。如:永春柑桔同业工会、聚富果品有限公司、上沙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产业龙头,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芦柑产业化经营体系。引导经营主体利用自然生态环境,采取安全间隔区,适度连片规模化发展,以300~1000亩为宜,以有效防控黄龙病,确保经营增效。
3 注重专业人才培養,加快科技创新
产业要提质级增效必须要靠技术创新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出台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制定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机制,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发挥永春柑桔同业工会牵头作用,充分挖掘像叶天培等老一辈柑桔技术员的扎根生产一线的人才,组建柑桔专业技术团队,不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接省农科院、中科院,继续推行闽台技术合作,加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不断地引进或培育新品种、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引进适应本县芦柑产业生产的新机械,并推广应用。使芦柑品质更优,生产成本更低,达到提质增效。
4 实施绿色生产方式,重视质量安全
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果农采取粗犷的生产方式,大量喷洒除草剂、高毒剧毒农药和施用大量化学肥料,有益生态种群及病虫天敌大量消亡,自然物种生态链条被慢慢破坏,土地生态环境被污染,致使土壤的有效成分及结构被破坏,一定程度影响芦柑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栽培管理上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采用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和增施天然有机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如:生草栽培技术(仿生栽培)、无公害栽培、生物防治等方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坚持并提升标准,确保芦柑产品质量安全,防抗国际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
5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三产融合
改革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芦柑产业三产之间的融合要以产业兴旺发展和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结合本县实际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田园综合体模式,如桃城上沙岭农业基地,规模2000亩,主要以柑桔产业为支撑,搭配景观花卉为衬托,借用上沙村美丽乡村的基础,融合民宿、休闲、观光等旅游元素、打造“四季花果纷呈、鸟语蝶舞共鸣”的人类梦想家园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之路;二是现代农业庄园模式,如聚富果品有限公司的芦柑庄园(地点:岵山南石村),以柑桔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拓展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产业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三是会展农业模式,以芦柑产业为基础,以展销会、芦柑文艺节、芦柑采摘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产业展会,拉长产业链,实现三产的有机大融合。
(作者单位:362600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