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2018-06-28宋希艳
宋希艳
【摘要】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正是由于共产党人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践行群众路线,才取得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成绩。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理论逻辑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建理论的发展与丰富;从实践逻辑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因而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 初心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0.01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之“初心”形成于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之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初心”是共产党员入党时的誓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的不变承诺。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一贯坚持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性”是共产党人“初心”最本质的属性。
历史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基本工作路线。正是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夙愿。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备受列强欺凌,民族衰微,人民困苦。虽有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以解民倒悬,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无法洞察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无法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人类历史的发展相统一,未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明确了“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2],通过推翻剥削制度、消除阶级差别以解救劳苦大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能够从人民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革命动力,中国共产党主动根据时代发展的主题与变化,不断自觉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党的政治目标与人民的发展愿望和需求的高度统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需求为着力点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成功地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革命新道路,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共产党人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适时调整自身的政策,顺应全民族抗战之需求,不计前嫌,力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在转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最广泛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各阶级的抗日积极性,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担当领导中华民族坚持抗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广大人民对和平与民主的渴望,坚决回击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做法,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屡遭列强侵辱的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顺应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迅速修复战争创伤,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历经严重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领导人民再次扬帆出航。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民心,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决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的制造业大国,GDP總量由1978年的367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大幅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5元增加到2017年的59660元。[3]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历程表明,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建理论的发展与丰富
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秉承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的“初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具体的民情、国情和党情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丰富与提升。
人民是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了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不断探索有利于人民发展的道路和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上处处体现人民性、维护人民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以为最广大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而不断奋斗。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4]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准理解和灵活应用赢得了民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动历史的巨轮前进,使中国走上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组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政党利益。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是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的,是为人民服务而存在的。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价值定位上就明确阐述了共产党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他说:“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传统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不仅在党章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向历史、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而且对党自身的建设也提出明确要求,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无论是对党外的承诺,还是党内的要求,党始终都围绕着人民性这一核心思想和理念,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一直保有的“初心”的最本质特征,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正是由于对人民性的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弱小的政党发展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党。正是由于对人民性的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以社会革命为己任的小党发展成为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执政党。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8]保持“人民性”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可见,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必然保持着“心中有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初心。
坚持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的“初心”,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党情及世情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的理论起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性”在各个时期的延续与发展。这些理论成果是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准确探索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重要理论成果,不仅解决了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与执政理论,为政党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从实践来看,我国虽然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其长期执政过程中也有诸多风险和考验需要面对。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将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拥护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历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正阔步走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路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再次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他们也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党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只有着力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努力为人民谋幸福,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已将近七十年,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面临着新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目前,个别党员干部出现不再为人民服务的错误意识,无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忽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浸染,这严重背离了党的初心,侵蚀了党的政党根基,削弱了党的合法性。不惟如此,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竞争更加激烈。内忧外患对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什么人、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是考察一个政党阶级性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其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就必须保持“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的“初心”在实践层面的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将群众路线贯彻于党的各项治国理政活动中,使党的政策方针处处体现人民性,才能有助于解除党所面临的危险,有助于党更好地经受四个考验。只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坚定地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就可以从人民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勇气、智慧与力量,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只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中国共产党就能与时俱进地实现党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从而破解党所面临的种种危险与问题。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想保持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保持初心,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为能够切实实现、维护与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将人民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拥护、是否有获得感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的领导干部或者普通党员,都应保持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的“初心”,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站在一起,回应人民诉求、代表人民利益、实现人民期待。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保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处理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唤起人民对党的事业的支持与拥护,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释放人民的活力,才能激发人民的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本质属性内在地决定了“人民性”是党的“初心”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辉煌历程表明,正是由于党始终不渝地保持“初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与牺牲,才赢得了民心、创造了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守“初心”,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休戚与共,才能攻坚克难,共创宏图伟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十九大专项“从互动到联动:以大数据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8051)
注释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
[4]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求是》,2012年第12期。
[5]《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6]《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责 编/刁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