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加丹加省LUSHA SOUTH铜钴矿地质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分析
2018-06-28翟鑫
翟 鑫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矿区位于刚果(金)民主共和国加丹加省康波地区绿纱市南部,距离省会卢本巴希318°方向直线距离约72km,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27°00′00″~27°03′00″,南纬11°10′00″~11°12′00″,面积约16.85km2。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上,该成矿带是中非卢菲利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东段的一部分。卢菲利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从赞比亚和刚果(金)边境的东部呈弧形延伸到赞比亚和安哥拉边境,是一个长约700km,宽约150km的铜、钴、镍、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图1)。
图1 加丹加弧形铜钴多金属成矿带构造纲要图
2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加丹加超群下部的罗安群,整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地层在绿纱南部采坑北东侧出露地表,在南西侧,罗安群上部被厚度约30m的第四系风化红土覆盖,现将矿区内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罗安群R.A.T组(R1)
R.A.T组(R1)是工作区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北部,其岩性主要为:绿泥石化白云质粉砂岩,局部夹有少量的砂岩,顶部见有蒸发岩。
罗安群矿山组(R2)
矿山组(R2)是工作区内主要含矿层位,由老至新分为四个岩性段,分别为:
(1)GRETRAT段(R2.1):灰色块状白云岩,厚度约10m,顶部见有Cu—Co矿化。
(2)TARGET ZONE段(R2.2):该段由下至上分为5个次级岩性段,分别为:①DSTRAT:薄层状泥质白云岩,厚度约10m~15m,见有Cu—Co矿化。②RSF:层状硅质白云岩,厚度约10m~15m,见有Cu—Co矿化③RSC:多孔的块状硅化白云岩,厚度约1m,Cu—Co矿化较强,是矿区人工开采的目标之一。④SDB:白云质页岩,厚度约10m~15m,局部Cu—Co矿化较强。⑤BOMZ:灰色结晶白云岩,厚度约5m~10m,Cu—Co矿化较强。
(3)SD段(R2.2):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砂岩,厚度约10m~50m见有较强的Cu—Co矿化。
(4)CMN段(R2.3):深灰色中薄层状硅化白云岩,厚度>50m,在其底部与SD段接触部位见有约2m~25m厚的层状Cu—Co矿化。
3 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揭露有3条矿体,编号分别为Ⅰ、Ⅱ、Ⅲ,各个矿体的特征如下:
(1)Ⅰ号矿体。Ⅰ号矿体赋存于矿山组CMN段(R2.3)薄层状硅化白云岩内,分布于A—I勘探线之间。矿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38°~57°,北西缓,南东陡,呈层状分布。矿体走向延伸约300m,倾向延伸约140m,厚度约2.01m~30.03m,平均厚度12.30m,厚度变化系数59%,Cu品位0.51%~13.96%,平均品位2.07%,品位变化系数96.6%;Co品位0.01%~3.53%,平均品位0.39%。
(2)Ⅱ号矿体。Ⅱ号矿体为主矿体,赋存于矿山组TARGET ZONE段(R2.2)硅质/泥质白云岩和SD段(R2.2)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砂岩内,局部赋存于CMN段(R2.3)薄层状硅化白云岩和GRETRAT段(R2.1)灰色块状白云岩内,由于矿化较为连续,并未按地层来划分矿体。矿体分布于A—I勘探线之间,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37°~55°,北西缓,南东陡,呈层状分布。矿体走向延伸400m,倾向延伸200m,矿体南东部出现分支,局部含有夹石,形态简单;埋深西部浅东部深,矿体西部直接出露地表,东部由于断层错动隐伏于地下,埋深约10m~30m。
(3)Ⅲ号矿体。Ⅲ号矿体赋存于罗安群R.A.T组(R1)绿泥石化白云质粉砂岩、砂岩内,分布于A—E勘探线之间。矿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约40°,呈层状分布。矿体走向延伸约130m,倾向延伸约70m,厚度约2.02m~9.58m,平均厚3.83m,厚度变化系数43%。Cu品位0.51%~0.93%,平均品位0.60%,品位变化系数21.1%;Co品位0.01%~0.21%,平均品位0.13%。矿体埋深大,规模小。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罗安群,是一套浅海相的细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和硅质白云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矿体整体赋存在罗安群地层中,呈厚大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接近,倾向220°~240°,倾角40°~60°。围岩蚀变较普遍,主要为滑石化、高岭土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白云石化、硅化等,早期蚀变矿化呈面状、浸染状顺层分布,晚期又有热液脉状、角砾状蚀变矿化叠加。矿石构造以层状、浸染状和角砾状为主,矿石结构主要呈它形粒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判断该矿床为沉积—热液改造的层控型铜钴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