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为民的“扶贫书记”
——记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政法委驻渔山村“第一书记”王远涛

2018-06-28冯佳文

民族大家庭 2018年3期
关键词:鹤峰县中蜂山村

文 /冯佳文

面对恶劣环境,他扎根山村,与民结缘;面对后进支部,他提升素质,建强“堡垒”;面对贫穷现状,他发展产业,促民致富;面对村民需求,他想方设法,着力解难。他就是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一心为民的“扶贫书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政法委驻铁炉白族乡渔山村“第一书记”王远涛。

扎根山村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由前山和后山组合而成,距乡集镇有30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67户540人,现有中共党员22人。国土面积6万亩,其中耕地1041亩、林地4万亩。该村境内海拔落差大,温差大,地形险,人户稀,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为主,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人均纯收入低下。

前些年,该村因发展相对滞后、多数村民比较贫困、村级组织不够健全,被上级党组织确定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

2015年9月,王远涛来到渔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还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大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地处边远、经济落后、村民贫穷、组织涣散的村子,要“扎下根来”谈何容易?

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名实干敢闯的年青人带着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义无反顾地驻进渔山村。

此后,王远涛便经常下到村组,与村子里的百姓打交道,尽心尽力兴办实事,力促村民发家致富,很快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建强“堡垒”

自来到渔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第一天起,王远涛就坚持吃住在村里,走访到农家。为了摸清“群众上访,支部涣散”的现状,他坚持家家到、户户落、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一住就是20多天不下山。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民情、掌握实情,王远涛决定从“提升素质,建强‘堡垒’”入手,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第一职责”,坚持建强“堡垒”,撬动脱贫攻坚。

王远涛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投入,对村委会办公楼房进行了改修和扩建,并在村委会门前兴建了一块5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安装了护栏等安全设施,使村委会办公条件和场所院坝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另一方面,他坚持和村支部书记、精准扶贫“尖刀班”队员一起努力,确保全村党员参与“两学一做”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期间,他们认真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问题、找根源,抓整改、促转化,激发有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为无职党员定岗明责,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每名党员各尽其能、积极带好头,用行动让渔山村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同时,王远涛还坚持与村主职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了 “最美渔山人”“最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们向上、向善、向美看齐,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最美评选”等活动,让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面对渔山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王远涛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教育和考察村里的优秀青年,鼓励一批致富能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重视党员发展工作,目前该村已有4名30岁以下青年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人被纳入预备党员,还有1名预备党员已按期转正。

在王远涛的带领下,渔山村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党员微信群”,加强流动党员勾通和管理,将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及时公布在 “党员微信群”里,使流动党员也能按时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

村民张新建长期在湖南衡阳等地工作,是一名流动党员。以前,他难以保证每月都能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在,通过“党员微信群”,他不仅能同村里的其他党员同时参加组织生活,还经常通过“党员微信群”参与村里矛盾纠纷调解。

64岁的张某庆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原来因为一些原因不常参加组织生活。王远涛就第一个到他家拉家常、交朋友,动员他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给他重申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让他的思想很快开了“窍”。近年来,张某庆不仅带头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还经常协助做些非正常上访群众的疏导劝解工作。

在王远涛的带动和引导下,以往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全村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扭成一股绳。渔山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促民致富

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

“村民要致富,干部要帮扶。”是王远涛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村民发家致富是自己作为渔山村 “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责任。平时,他总会下村到户帮助村民出点子、谋出路,引导带领村子里的人寻求发家致富的路子。近几年来,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一部分村民很快富裕起来了。

渔山村山地资源丰富,适应发展种植业,王远涛就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组织村民外出学习鹤峰县邬阳乡“全域有机”农产品种植经验,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还争取到了329万元的投资,在渔山村三组建起了占地面积865平方米的鹤峰县鑫农茶业渔山加工厂,从产、供、销上解决茶叶加工销售难题。目前,该村茶叶已由原来575亩发展到927亩,人平1.7亩、户平 5.8亩。2017年,该村茶叶产业为民增收100万元。

利用好饲草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打造中蜂养殖基地。每年养殖生猪300余头、山羊200余只、中蜂200余群。2017年,该村尝试引入“1528”养蜂模式,动员17户贫困户积极参与中蜂养殖,村里中蜂总量已超过350群,直接给村民带来30余万元的收益。同时,村里还成立了鹤峰县萌开源中蜂专业合作社、鹤峰县饶氏兄弟黄牛养殖家庭农场,为渔山村发展养殖业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

渔山村山地资源丰富,农户居住分散,适宜发展林业产业。近两年来,王远涛积极争取林业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村在退耕还林、长防工程、绿满荆楚等项目中共造林4072亩,加上申报的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助,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70多万元。

渔山村四组贫困户滕吾林一家六口人。因一次意外,滕吾林左手高位切除,留下了终身残疾,难以从事体力劳动。他的母亲因打猪草不慎切断3根手指,造成生活不便。他的父亲也身患重病,长年吃药。全家仅靠妻儿两人挣取微薄收入维持家计。

王远涛了解情况后,主动为滕吾林申报、办理了893.3亩公益林补偿手续,为这一家争取到了每年1.1万元的公益林补偿款。同时,他还帮助滕吾林发展了12亩茶叶,养殖了30余只山羊。现在,滕吾林一家人生活自足有余。

为民解难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役中,怎样带动全村16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这是王远涛近几年来思考最多的一件事儿。他精准把握扶贫政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为贫困户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五难”困扰。

在王远涛的积极争取和当地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整村推进项目300万元为基础,又筹措资金400多万元,用于新修砂石路、硬化组级公路。现在,渔山村公路通组率达到了100%,入户率达到了99.8%。

除了路难走以外,长期的饮水困难也令渔山村村民有苦难言。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王远涛费尽心力,寻求各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为村里新建了2口水池、3口水窖,兴建了2个水厂,还新修了2条沟渠引水,实现了渔山人民安全饮水的愿望。

现在的渔山村不仅路好走、水好用了,不少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也得到了逐步解决。67岁的刘海成是渔山村一组低保贫困户,一家三口人多年来一直挤在一间破旧的老屋生活。为了帮刘海成一家人圆“安居梦”,王远涛主动向上协调了6万元的建房资金,帮这家人建起了一幢75平方米的房屋。目前,该村已解决住房难题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92.21%。此外,村里还有32户非贫困户也严格按照政策申报了危房改造计划,不久后将搬进安全、舒适的住房。

渔山村山大人稀,村民去趟县医院看病谈何容易。面对这样的状况,王远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协调,2017年5月26日,来自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鹤峰县中心医院的17名专家,前往渔山村为村民开展了一次义诊。这次活动让渔山村的村民得了实惠,在现场咨询、检查、诊疗达350人次,向村民赠送常备药品价值5000余元,现场办理重症卡24张。

扶贫路上不停留,一枝一叶总关情。渔山村“第一书记”王远涛一心为民,服务百姓,用无声的行动、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交口称赞。2017年10月,王远涛被恩施州委、州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榜样”。

猜你喜欢

鹤峰县中蜂山村
浅论鹤峰满堂音中“傩”的保护与传承
山村日出
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连片贫困地区体育教师支教成效研究
山村之晨
中蜂保护与发展
中华蜜蜂
我国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现状
山村晚归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