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给予药浴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6-28李可
李 可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200)
在临床儿科方面,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小儿外感风热发热[1],本文当中,对本院2016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收治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实施分析和总结,探索适宜的方案对其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本院收治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200例,将此阶段的200例患儿作为试验对象。200例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中心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55:45例;年龄方面统计,上限4岁,下限6个月,平均值(1.72±1.03)岁。对照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56:44例;年龄方面统计,上限4岁,下限7个月,平均值(1.98±1.21)岁。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上述各资料对比微弱,2组情况旗鼓相当,说明P值>0.05。
1.2 方法
基础西药——对照组。本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使用炎琥宁进行基础治疗,采取静滴的方式,1岁以内患儿每次静滴60.00 mg,1岁及以上增加剂量20.00 mg,按照一天一次的频率治疗;若患儿的体温超过38.50摄氏度,则再给予泰诺林进行退热治疗,每次剂量为0.10 mL/kg体质量[2]。
药浴疗法+基础西药的方案——观察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首先进行药浴治疗,其药方当中包括10 g川芎、10 g炒牛蒡子、20 g荆芥、20 g连翘、20 g薄荷、20 g青蒿、20 g柴胡等,将所有药物碾成0.5 cm粗的颗粒,装入袋中(一袋分量为160 g),每次使用一袋,将其放入清水中煮沸5分钟,滤出药液配比清水为2 g浓度/mL的药水,给予患儿进行15分钟到25分钟的药浴,其温度需要保持在38度到40度之间,按照一天一次的频率进行药浴治疗,在每次完成药浴后,再按照对照组方式滴注炎琥宁[3]。
1.3 观察指标
测评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解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其中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各项时间指标均值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 果
观察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1.84±0.31)h、解热时间数据是(40.26±1.18)h,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时间指标的各项数据(±s)
表1 对比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时间指标的各项数据(±s)
注:△和对照组的时间指标相比,其数据有优势,P<0.05。
组别 n 治疗起效时间(h) 解热时间(h)观察组 100 1.84±0.31△ 40.26±1.18△对照组 100 1.94±0.28 50.62±1.42 P - <0.05 <0.05
3 讨 论
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疾病的发生无关季节性,且主要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生人群,故在临床上其受到中医和西医共同的重点关注。本文当中,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疾病危害,帮助患儿尽快恢复,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对2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实施不同的方案治疗,其中一组使用基础西药,另外一组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药浴疗法进行治疗,得出后者的效果更加理想。
药浴疗法是祖国中医当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是借助于水温的作用将药物当中的药效激发出来,尔后通过全身浸浴,打开毛孔后,起到的散热、通经络、调气血的效果。在本次使用的药浴药方当中,川芎可散邪、祛风,炒牛蒡子能疏散风热,荆芥可发散风热,连翘能够解毒、清热,薄荷清凉,青蒿可解热,柴胡则能够疏散退热,故在上述药物共奏下,对于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症状可药到病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在采取药浴疗法+基础西药的方案进行治疗后,其治疗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快于仅使用基础西药方案的对照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0.0。此现象表示为,2组在对比治疗起效时间、解热时间指标方面,观察组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的情况较对照组更胜一筹。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给予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使用药浴疗法的方案治疗,其能够明显的缩短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解热时间。
[1]曹旭升.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6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54-55.
[2]梁亚红.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