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环境研究

2018-06-28李朋林邓小芝张宇杨壮

时代汽车 2018年6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产业政策

李朋林 邓小芝 张宇 杨壮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 北京市 100000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同时,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相继提出“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为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指明了方向。汽车产业正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有力保障。

1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战略意义

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石油能源紧缺问题、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难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保证,是创新型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也是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此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仅仅意味着汽车产业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全新的产业链,改变了传统汽车行业的价值链,引领汽车行业由制造型行业向服务型行业转型。

2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政府层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智能交通战略和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便已经起步。2000年,国家在“863计划”中设立“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并于同年设立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相关部委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予以支持。根据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由交通部、工信部、公安部牵头,开展“智能交通核心技术检测平台及试验外场建设工程”。分别在京冀地区、上海、重庆、浙江、武汉、长春、无锡等地设立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打造智能网联创新生态,建设集创新科技园区、试验测试服务平台、产业聚集、基金支持等要素为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综合示范区。

企业层面,目前我国主要自主品牌汽车如吉利、长城、长安、广汽、上汽等也纷纷开始装配ADAS产品,但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由国外企业供应,如博世、大陆等。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互联网知名企业也于近两年纷纷涉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开发“互联网汽车”,首款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在2016年7月上市;此外,百度和腾讯也都相继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BAT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虽然我国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相对弱小,研发实力有待提高。相比于自主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实力,没有完整的产学研协同研发体系。第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基础相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传感器、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如激光雷达、车载视觉、智能芯片、汽车电子电控系统等领域,还有相当场的一段路要走。第三,互联网产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层次不够深入。虽然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与传统整车企业建立合作,但大多还处在信息服务、软件系统供应等层面,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决策、控制等领域鲜有涉及。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国家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予以重视,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规划,构建相关技术标准、法规法律体系,从技术、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撑。自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概述

为了更好的引导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务院、国家各部委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战略规划、产业指导、核心技术支持与指导、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政策,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3.1 战略规划

2015年5月由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予肯定。自此,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围绕这一战略纲领性文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规划(见表1),这些文件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目标、任务作了明确的分析和部署,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其中,《中国制造2025》作为总纲领统领全局;《<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做了详细的阐述,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与路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了发展途径及举措。

3.2 产业指导

为了保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国务院分别于2015年7月、2016年5月、2017年11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助推互联网产业与汽车产业相结合。工信部、发改委、交通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从不同的指导角度出发,颁布了一些列整体产业规划、产业融合指导意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见表2)。

3.3 核心技术支持与指导

为了明确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重点核心技术,引导行业在重点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核心技术指导与核心技术支持性政策(见表3)。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与《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作为核心技术支持类政策,可有效支撑各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企业做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属于核心技术指导类政策,可以为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夯实基础,从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3.4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保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规范,目前技术标准方面的政策制定还处于初级阶段(见表4)。2017年6月12日,由工信部指导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成立。随后于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车联网发展。同一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筹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这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步入正轨。

表2 产业指导性政策

表3 核心技术支持与指导性政策

表4 技术标准相关政策

4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创新经济学》中柳卸林1提出创新政策分析模型,在该模型指出:政策工具可分为需求型、环境型、供给型三类(如图1)。需求型包括政府购买、合同,是对创新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需求;环境型包括税收政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等,目的在于为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供给型主要是提供金融、人力和技术的帮助,包括建立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等。

图1 创新政策分析模型

根据图1中的模型,将我国2015年以来国家颁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做如下划分,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主要以环境型政策为主,供给型政策相对较少,需求型政策严重缺失。

图2 2015-2017年主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分布情况

4.1 环境型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第一,环境型政策从数量上看虽然较多,但大多属于战略规划、产业指导性政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类政策仍不健全,缺乏产业整体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由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电子、汽车、通信、交通等多个行业相互通力协作,故亟需在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政策方面做好工作。第二,标准体系类技术规范相对较少,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部分相关的技术标准,但还远不能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第三,法律法规类政策严重缺失,当前的交通法规严重阻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如驾驶人必须是人、智能网联汽车无法注册登记、禁止在高速公路上试车等;另外,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健全,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车载智能系统、高精度电子地图测绘等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

4.2 供给型政策极度匮乏

第一,虽然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设立了若干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提供技术支持。但这些示范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足,不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测试相适应。第二,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供给型政策也严重不足,无法从人才供给、融资方面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保障。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基础还不够强大,核心技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企业在汽车电子、电控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整车产品的供应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较少。

4.3 需求型政策严重缺失,缺乏创新动力和投入

需求型政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驱动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但当前国家并没有出台需求型政策,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投入还不够,缺乏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决心和力度。

5 相关建议

有效、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规管理体系是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国家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型政策,尤其需要丰富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的政策。建立完备的供给型政策体系,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全面建立需求型政策体系,健全政府采购、市场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为此,本文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5.1 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型政策

第一,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第二,构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保证全国范围内的配套基础设施统一化、标准化,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建立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第三,修改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交通安全法规、信息安全法规、民事法规、保险法规等。建设全方位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法规体系,为产业的良好发展做好准备。

5.2 建立完备的供给型政策体系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测试场景的建设,全方位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工作。第二,加大对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第三,设立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共性技术、共性平台、前瞻性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发,提高研发效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5.3 全面建立需求型政策体系

通过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型政策可知,以市场补贴、政府采购为主的需求型政策可以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起步阶段拉动市场需求,帮助新产品度过早期的培育和导入阶段。因此,国家可以适当出台扶持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其关键性技术发展的市场补贴政策,在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库与测试技术;高精地图基础数据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基础云控技术;车辆智能计算平台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方面对企业予以补贴。以政府采购、技术研发补贴等多种形式帮助智能网联汽车完成新产品的市场导入阶段,尽早实现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产业政策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政策
政策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助企政策
试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中的信息化系统集成
政策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网控风扇设计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