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写意主义”之思

2018-06-28刘骁纯

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轮廓线表现主义程式

刘骁纯

作为概念的“写意主义”是我提出来的,“新”是王林加的,加得挺好。提出“写意主义”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为了与国际对话,与欧美“表现主义”对话。中国的“写意”和西方的“表现”是相互对应的概念,在中国叫作“写意”,在西方叫作“表现”。“表现”是一个大的概念,“写意”同样也是如此;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展开,展开了幅面很广。所以我想提出一个新概念,成立不成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难点,有哪些需要批评、需要反思,意象与写意是什么关系,表现跟写实有什么关系,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

近年来,很多批评家都在想怎么出中国牌,比如栗宪庭的“念珠”与笔触,高名潞的“极多主义”以及后来的“意派”。但“意派”概念本身太大了,邀请参展的艺术家又特别多,几乎囊括了各个方面,似乎中国艺术家搞的都叫“意派”,这样泛化就没有力量了,这个打法有问题。相比之下还是日本“物派”、德国“新表现主义”、意大利“超前卫”的打法比较好。要找一个跟自身传统关系密切的点,然后把它延伸出来,重新解释。理论家要跟进,不断推出一批当今在“写意”领域有新想法、新成就的艺术家,逐渐形成气候、形成大势。美国当年推出抽象表现主义;在法国,当时的赵无极、朱德群、汉斯·哈同等人搞了抒情的抽象。但抒情的抽象跟抽象表现主义是不对等的,“抒情的抽象”这个概念显得软、弱,所以后来一直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法国分支而未能独立出来。如果当时能提出“抽象写意主义”,就会更有力度一些。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只是以为“写意主义”的概念现在也没过时,应该提出来,因为当今中国很多艺术家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了很多新东西,不限于水墨、油画、雕塑,甚至扩展到各个领域。写意在到处发芽、生根,长出很多新东西,有强劲的发展趋势,因此提出“新写意主义”正是时候。

这次是“新写意主义”首次展览,以水墨为主,连续举办三届后要推出几个人,就像德国的“新表现主义”一样,要有几个大将从中产生。它跟我们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又不是死的东西,不是搞技术的东西,不是文人画,不是写意花鸟、青绿山水。“写意”作为一种审美的精神状态,就跟德国的“表现”一样,它是一种状态,有很大的发挥可能。

中国写意画的特殊程式源于用线,西方写实绘画没有程式。线,是中国画的元语言,同样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比如希腊瓶画、波斯细密画。只是西方到了写实之后,强调面,抛弃了线,改变了画法。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写实绘画,都是用线画出有体面的素描稿,但线中有清晰的体面意识;一旦进入壁画、油画创作,线就逐渐隐退,可以说是走向自我消逝。而中国一直坚持,而且把线发展得特别独特。印度、伊朗的细密画,线的方法就一种,而中国画线的方法太多了,永乐宫的线跟敦煌的线不同,敦煌的线又跟“文人画”的线有差异。元代永乐宫壁画的线是顶天立地,利用笔的起落、轻重缓急的变化,画1米左右长的线条,稳中有动,一气呵成,是何等的气魄和气势!大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风范和遗韵。

《呓语》 李孝萱 纸本水墨 318cm×245cm 2015年

《谷氏简词碑》系列 谷文达 1992-2008年

这种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到了元明清,士大夫们以书入画,作为抒发胸臆、自娱修身的手段,如倪云林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追求笔情墨趣,由此“文人画”也就是写意画,从倪云林而下直到黄宾虹,山水画用线走上了松、虚、淡、和、皴、毛不断生发的特殊形态,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画的程式主要就是“线”,一切程式都因线描而起,一切程式都因线描而生,它是最基本的东西。轮廓线是边缘最后一个面。西方不要轮廓线,消灭轮廓线,不承认轮廓线;中国则相反,要靠轮廓线确定基本造型,甚至把它变成一种审美的线,独具审美意味,成为强调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其他一切程式。比如中国山水的高远和西方不同,西方山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大自然中的山的景象,一般都是大三角。中国不一样,山水画草创是在魏晋南北朝,到隋代《游春图》就已经程式化。程式哪里来?受园林山水的启发,面对自然时,把自然看成是重叠的山水,我把它叫作“侧看”;不是正看,正看是金字塔形,侧看是一层山套着一层山,层叠而上,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已经形成。后来翻资料发现,早在秦代已经有了这种套叠山水的程式。园林山水、自然山水和画中山水这三者在程式中不断地互相碰撞、互相融合、互相推进。

上·《大假山》 周春芽 布面油画250cm×200cm 2018年

中·《盲人》 隋建国 综合材料78cm×70cm×90cm 2008-2013年

下·《白石》 胡又笨 宣纸、纸浆、铁丝网2018年

中国的写意与传神有关系,传神写照是本属人物画的概念,可以把它放大一点,泛指强调自然再现的一支。这种再现跟西方的再现不同,它有中国特有的程式、特有的方式,在强调再现这一点上非常明显、非常强。人总有一个阶段,孩子成长也总有一个阶段,那就是对大自然特别着迷,对原本很常见的大自然突然感到新鲜。宋代范宽、赵佶、黄筌、马远、夏圭、李迪等都是对观察自然空前着迷,不仅写实,而且有一套程式;如郭熙的《早春图》,对一点点的气怎么流动都观察得非常细微。宋代是大自然对艺术家具有巨大魅力的时候,也是艺术家最想表达他们对自然新观察的时候。写意也发生在宋代,一批主张“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人,如苏轼、米芾、欧阳修、文同等,他们聚集在王诜的西园举行雅集,在画里追求“士气”“文人气”,反对束缚,追求精神表达自由。堪称大变革的宋代同时出现了两座高峰——传神艺术的高峰和写意艺术理论的高峰,而写意实践到“元四家”终达高峰。可见,西方的写实绘画与中国的传神绘画,对自然的膜拜是共通的。不同的是西方消灭程式,不要程式,中国刚好相反。表面上看,写意与表现似乎相似,但文化的根上其来路大不相同。

我认同的中国传统写意线索是从米氏父子、“元四家”“清四僧”,再到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的大致脉络,没有着意提及“清六家”(“四王”吴、恽),因其过于泥古、仿古,不能代表所处时代,真正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独具创造性的四僧、海派。再往后的林风眠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开拓者,这是其价值所在。他的艺术放在西方不能达至莫迪里阿尼、马蒂斯、毕加索的位置,因为个性被压制了,西方人看第一眼就会说:你是从我这儿来的。但就倡导中西融合,将中国画从写实走向写意,林风眠是开山的人,就如现在讨论徐悲鸿一样,价值在于开山作用、奠基作用。现在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开山了,而是比较高级、真正比较前卫的艺术家。我们要寻找的艺术家,如果能找出来,一定是中西融合的,是探讨普世的现代意识、当代意识跟中国元素、基因怎么结合的艺术家,思考跟中国元素、基因结合比与中国的某种图式、样式、程式结合要难得多,也高得多。

在全球化世界主义的文化语境中,表现和写意这两种风格样态间会产生互渗,没有边界。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所有门类的艺术都在互渗,很难在边缘找出一个界限。像赵无极,把他放在写意主义很有说服力,但把他放在表现主义似乎也说得过去。什么叫写意主义?什么叫表现主义?我的思路是找典型案例说明。作为典型案例,两者还是有差异的——表现与写意的差异本质是哲学差异,火性、刚性与水性、柔性的差异。上善若水是中国哲学,而爆裂、血腥、暴力的东西在西方很多,西方表现主义尤其多,这是文化的关系。西方表现主义的最高哲学是生命的表现、是生命哲学,要把旺盛的生命力宣泄出来;中国写意主义是皈依禅宗的哲学,不把个人放在首位,而把皈依放在首位,是宇宙哲学、形而上学的表达。当下探讨表现与写意已非指向中西话语权的问题,而是探讨如何在全球多元格局话语中发出我们自己声音的问题。事实上,正是丰富的地缘话语权构成了全球的话语权。

2018年4月17日

《从梦》 王冬龄 纸本水墨 96cm×180cm 2016年

注:本文由刘骁纯口述,孙欣整理。

猜你喜欢

轮廓线表现主义程式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仿真分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
墨戏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