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2018-06-27李建东
李建东
谷子种植是我国农业种植生产当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谷子除了具备一定的地区适宜性和广泛性,同时也是千百年来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谷子的需求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改善,同时对于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有了新的期许。在当前时代,认准谷子市场发展,革新谷子栽培技术,刻不容缓。
1 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
本文在对旱地谷子种植的效益进行分析时,针对谷子作为商品化经济下产品所应有的价值,提出了谷子消费方向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消费群体和消费数量的分析,进一步论述谷子种植的效益情况。
1.1 谷子的消费群体
消费行为是谷子作为商品拥有价值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于安全放心食品的需求,现代旱地谷子种植需要依托消费群体的基本消费心理进行质量提升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消费群体的角度来看,谷子的消费者对于谷子产品的要求除了外观、营养品质,对于种植安全、使用安全的重视也较为突出。在当前,“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消费观念逐渐形成,同时也是谷子产业化变革的重要契机。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谷子产业主要由农业生产、企业收购和精加工出口三个层面共同组成。根据这一消费接口,本文粗略地将谷子的消费群体区分为粮食消费和加工品消费两个消费群体。
粮食消费作为谷子产品的最基本消费,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在谷子的主产区,人们作为消费主体,几乎全部以谷子作为主要粮食。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和粮食供给方式的改变,谷子作为主要粮食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国内的谷子产品的粮食消费逐渐与其他粮食产品持平,步入了稳定时期。而在新世纪到来之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的健康状态和营养价值,谷子产品开始逐渐升温;加工品消费是谷子作为商业产品逐步走向成熟商业化的重要阶段,消费者开始从满足基本温饱需求转变为追求产品附加值,而传统的初级加工的谷子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产品的深加工。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如“小米锅巴”、“早餐小米粥”等产品,正是谷子生产厂商适应市场所采取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我国传统文献当中,对于谷子的食疗功效做出了详细的记载,生产厂商则依托于谷子本身的价值,进行了食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 谷子的消费数量
在进行谷子现阶段的经济消费情况研究时,本文查阅了中国种植信息网站,对谷子消费的主要构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谷子消费当中,作为主要粮食消费占比最大,超过75%,剩余的谷子消费主要集中在休闲零食当中,例如速食小米粥、小米快餐等。而在居民消费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受到生活習惯的影响,选择购买初级加工的小米产品,且消费主体为大部分为60~75周岁的中老年人。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谷子消费,仍然存在着消费主体单一、消费方式传统的特点。
2 旱地谷子的栽培技术研究
为了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和消费变革,新时期旱地谷子栽培应当以高产、高质量为主要的方向。通过优质的选种、肥水控制保证谷子产量。
2.1 谷种选择
本文所在地为辽宁省某地区,该地区维度高,年均温较低,夏冬两季温差较大,因此本文在进行栽培技术研究时选用了燕谷16号作为主要的谷种。在相关农业技术的研究当中,燕谷16号对于土壤肥力要求较低,适宜多种地块生长。对其产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肥料的使用量,因此在进行谷子栽培时,只要通过合理调配肥水,就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谷子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2.2 肥水控制
在农业技术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影响燕谷16号谷种产量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肥料播施和种植密度两个方面。其中肥料播施当中,对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的属于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氮肥的主要作用为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一旦播施超过既定标准,不但会造成肥料投入成本的增加,同时还会由于营养的不均衡,造成减产。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氮肥的播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内。以辽西地区试验田土壤为例,燕谷16号谷种最佳氮肥使用量为每公顷163kg~181kg之内。除了肥料播施以外,燕谷16号谷种的产量还收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在相关的研究中,种植密度的不同会导致谷子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废水需求量的不同,一般来说,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降低,谷子生长所产出的叶片面积、谷穗重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为了能够发挥单株谷子的生产能力,在试验田中,最佳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8万株。当然,对于不同的栽培区,谷子的选种和栽培方式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各地农业生产机构在开展谷子种植时,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种植方案设计,避免盲目照搬生产经验。
(作者单位:125300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巴什罕乡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