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的栽培与管理
2018-06-27于凤静
于凤静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文中介绍了农田防护林的设置方法、栽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1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1.1 防风减害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林带对风的阻力,会减低风的动量,使其在地面逸散,风因失去动量而减弱;减弱后的风在下风方向短时间内即可逐渐恢复风速。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较我国其它区域更为显著
1.2 调节农田小气候
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林带可通过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引起近地层气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具有调控温度的作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在晴朗的白昼,林带附近的地面和空气温度较旷野高;在夜间,林带内温度比旷野的相应值高。
1.3 改良土壤屬性
林带改良土壤属性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两方面。首先,林带能够改良土壤盐渍化。通过林带中树木的生物排水、抑制蒸发、提高湿度、改良土壤结构,加强淋溶等作用来实现改良盐渍化土壤,主要体现在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林带减弱土壤蒸发延缓土壤返盐以及林带促进土壤淋溶过程,加速土壤脱盐等三个方面。此外,林带还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林中的枯枝落叶及地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共生培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过程,从而增强土壤自身的增肥功能和农田持续生产力。
2 农田防护林的栽培与管理
2.1 农田防护林设置
农田防护林宜与农田基本建设同时规划,以求一致。平原农区的田块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道路是和排灌渠与农田相结合而设置。据此,林带宜栽植在呈网状分布的渠边、路边和田边的空隙地上,构成纵横连亘的农田林网。每块农田都由四条林带所围绕,以降低或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害风。
2.2 农田防护林网格大小
网格大小因带距大小而有不同,而带距又受树种、高生长和有害风的制约。在土壤疏松且风蚀严重的农田,主带距可为150m,副带距约300m,网格约4.5公顷。有一般风害的壤土或沙壤土农区,主带距可为200~250m,副带距可为400m左右,网格约8~10公顷。风害不大的水网区或灌溉区,主带距可为250m,副带距400~500m,网格约10~15公顷。
2.3 树种选择
农田防护林是在耕地范围内,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宜选择高生长迅速、抗性强、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和收益都较大的乡土树种,或符合上述条件而经过引种试验、证实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可采取树种混交,如针、阔叶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经济树与用材树混交等。在立地条件较差地段,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造林树,如在盐碱地段实行客土营造旱,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采用带状、块状或行状混交方式。
2.4 造林密度。
依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异,一般根据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及其所需的正常营养面积而定。如单行林带的乔木,初植株距 2米。双行林带株行距3×1米或4×1米。3行或3行以上林带株行距2×2米或3×2米。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异。
2.5 抚育管理
在造林后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对于确保防护林速生、丰产、优质的一个关键。也就是说,在栽植完成之后,要对幼林及时进行灌溉、迫肥、松土除草、修枝等。
适时灌溉能够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除了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浇水之外,在干旱季节也应进行适时浇水,从而保证林木旺盛生长。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控制灌溉次数和灌水量,通常要根据天气和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降水年份,东部栽植区可浇水两次,西部及北部则应不少于三次。
2.6 病虫害防治。
2.6.1 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结合秋冬季防护林整形修枝,用高枝剪、修枝剪、斧锯等工具,清理因病虫害危害和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病虫枝和枯死枝,集中起来送中密度板厂加工或焚烧。
2.6.2 树干涂白。用生石灰水涂白树干,消灭树皮缝隙中越冬的病虫,减轻枝干冻伤,抵御病虫侵害。涂白剂的配比为:生石灰10公斤+硫磺1公斤+水40公斤,石灰的质量要好,不能带有硬粒;涂白的高度不少于100厘米。
2.6.3 营造混交林。对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带状、块状、点状等混合形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泡桐、香椿、刺槐、楸树等用材树种及大枣、苹果、梨等经济林树种,改善防护林单一状况,降低大面积暴发病虫害的机率。
2.6.4 利用苏云杆菌或白僵菌防治,或选择敌百虫、乐果等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通过适当比例的配比进行喷洒,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15570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国营马架子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