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沙湾县棉花病虫害防治

2018-06-27古丽沙西·拿斯依

农家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棉花防治新疆

古丽沙西·拿斯依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疆沙湾县棉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然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也呈现加重态势,给我县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棉花病虫害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确保棉花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疆沙湾县棉花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有效降低病虫害给棉花种植带来的影响,促进棉花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沙湾县;棉花;病虫害;防治

新疆沙湾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冲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3.9°C,年平均将水量185.5毫米,无霜期在140-170天之间,年日照总时数2821小时,非常适宜发展棉花种植,现在沙湾县已经成为新疆的地区的重要棉花种植基地。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县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给我县棉花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棉花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对减轻我县棉花病虫害的危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中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新疆沙湾县棉花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棉花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棉田内残留的茎、叶及烂铃中越冬,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在新疆沙湾县可以采用小麦、玉米与棉花轮作的形式进行种植。

2.秋耕冬灌。秋耕冬灌是生产上最易操作,也是最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的措施,秋耕冬灌有利于消灭越冬的病菌,可以将带病残枝败叶翻入土中,降低越冬病菌的数量。秋耕深度30-40cm,把表土翻到下面,底土翻到上面。冬灌要在三九天进行,要灌透灌匀,一般每亩地灌水80-120m3,黏土地可以多灌一些。

3.选种、晒种。选择优良种子是培育壮苗的基础。在购买种子的时,一定要到正规的种子站去购买“三证”齐全、固定门店销售、包装完整、合格,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抗虫抗病品种。

4.温汤浸种。棉种于播种前放在55℃-60℃温水中恒温浸泡30分钟,能杀灭种子内外部病菌,还可促使提早出苗。

5.药剂拌种。无论选种、晒种、硫酸脱绒或是温汤浸种,都只能消灭种子附带的病菌,防治土壤中的病菌为害需用药剂拌种。棉种拌药的用量为300-500g药剂拌100kg棉籽。

6.精细整地。先深耕、再浇地、最后浅耘耙,这样整理出的土地抗旱、保墒、上暄下实,利于一播全苗,同时建议耘耙后晾晒一天,待地温回升后再播种,缩短胚芽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降低病原菌的侵染概率。

7.适时晚播。目前市场上的种子大多为中早熟品种,播种早容易引起早衰,因此建议在4月20日后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二、棉花苗期典型病害症状及防治

1.典型病害症状

(1)炭疽病:炭疽病菌主要由种子和土壤传播。当棉籽破壳时,病菌侵害根尖,种壳呈水渍状黄褐色溃烂,使幼苗无力破土而死亡;或幼苗出土后,常在幼茎基部形成褐色梭形病斑,纵裂下陷,四周缢缩而死。子叶受害时,边缘多呈黄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干燥情况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现红紫色,天气潮湿时病斑可扩展至全叶,严重时可腐烂脱落。病菌侵害棉苗茎秆亦能产生红褐色长条形病斑,略下陷,在湿润条件下,病斑可以继续向纵深发展,并可扩展到幼茎顶部形成顶腐。另外,病菌还可能在棉株生育后期侵害棉铃。

(2)棉苗立枯病:主要由土壤传播。棉苗未出土前就会被病菌侵染,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幼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较深,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四周,进而形成黑褐色环状萎缩,使棉苗枯萎死亡。棉株病斑部位一般较炭疽病低,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有菌丝黏附。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裂穿孔,叶片脱落。

(3)棉苗猝倒病:由土壤传播。受害幼茎出土后,接近地面部分出现湿润状,后变黄腐烂,呈水渍状并迅速软爛倒伏。

(4)轮纹斑病:子叶和叶片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初期呈浅黄色油渍状背面凹陷小圆斑点。病斑边缘呈紫红色,初为2-3mm,后逐渐扩展到10-15mm,近圆形,褐色,两面均有同心轮纹,受害严重时,子叶脱落,棉苗顶尖或全株变黑枯死。

(5)枯萎病:该病是沙湾县部分棉区主要发生的病害。发病早,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现蕾前后为发病高峰期。一般在子叶期土壤温度达到20℃、相对湿度70%时出现病苗,当地温升到24℃-30℃时(棉花显蕾期),枯萎病发生达到第一次高峰,棉田常出现死苗现象,到结铃期发病明显减轻。6月下旬-8月中旬,地温达32℃以上时,棉株生长旺盛,病情停止扩展,病株又长出新叶,此时出现“高温隐症”或症状减轻。结铃后期,降雨多、气温低,地温下降到24℃时,病情又有回升,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植株的维管束颜色较深,常矮化枯死。发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形成“顶枯症”。

(6)黄萎病:是沙湾县棉区主要病害,但发病较晚,一般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为发病高峰,发病植株的维管束颜色较浅,一般不会矮化枯死。植株感病时,中下部叶片最先表现症状,并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叶片边缘或主脉之间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但叶脉不变黄,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变成褐色逐渐干枯。黄萎病的病原菌主要借土壤、种子、肥料等进行传播,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菌孢子在温度适宜时,由菌丝直接侵染棉花根部。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指结合田间管理,提高耕作栽培水平,增强寄主抗性,充分发挥抗病品种防病增产潜力,控制和减轻病害为害。其主要措施有重施基肥,促壮苗早发;重施P、K肥,增加棉籽抗病性;晚打顶,保持棉株生长势。

(2)化学防治:棉苗发病后用1∶1∶200的波尔多液在子叶平整后喷施,也可用25%的多菌灵胶悬剂200-300倍液进行防治,一般每周喷1次,连喷2-3次。棉苗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喷雾防治。重病田可适当加大用药剂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对病情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用80%特效杀菌王1支(15mL)+医用青霉素1支(80-160万单位)+尿素50g+磷酸二氢钾100g+一滴灵(50mL),加水30L混合喷雾,对重病田能起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坚定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并且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得到落实,对棉花病虫害进行治理时,坚持综合防治的办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平安.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学通报,2016,14(17):214-215.

[2]黄翠琴.棉花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2015,32(1):44-46.

[3]徐昌棠.棉花虫害的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2015,1:20.

[4]张胜华,张梅红.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艺,2016,3:27.

猜你喜欢

棉花防治新疆
棉花是花吗?
雪白的棉花堡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