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及作用

2018-06-27王军青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宝贵经验,是无形的财富。1931—1945年,共14年的时间我国处于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性质。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在战争中度过的。1929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也深陷危机之中,为了脱离危机,将祸水东引,开始了对中华民国的侵略,政治沦陷的同时,民国政府不得不开放口岸,迫使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在混乱和动荡中进行,国民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本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其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对外开放;贸易

引言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包含三点:一是国民政府是被迫卷进战局中、二是独立意识增强、三是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性空前加强。正因如此。在某一程度上保证了国民政府抗战的胜利。

一、抗戰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

(一)对外贸易政策被迫纳入抗战的轨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处于战争状态,引起大战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以迅雷不及之势席卷全球,导致了各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都处于非正常时期,对外贸易成为战时经济的一部分,对外贸易政策被迫进入战争轨迹。因此,为了加强政府的抗战效率,国民政府主要目标是抗战,其对外贸易政策分的体现了抗日战争时代特点。

通过限制或禁止出口来维持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利益和安全,这样会限制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战略物资,外汇和对外贸易管制是我国政府战时控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在外汇和商品管制内容上变化较大。

在抗日战争开始后,远洋运输完全被封锁,航空贸易还没有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期间,铁路运输成为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这一时期主要通过铁路运输供给、贸易和运输军事补给,成为反日战争时期的客观要求。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在长达十年的内战中,主要的经济部门遭到了战争的蹂躏。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贸易政策成为了政府的政策,这是由世界大战和中国内战决定的。简而言之,现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外贸经济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开始于抗日前,成熟与抗日中。

(二)独立性不断增强

抗日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都是被洋商操控着,价格,汇兑等对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进出口贸易商,资本太弱,缺乏现代知识和视野。国有贸易被实行,国家统一组织可以用来集中全国的人才和资金,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这不仅可以避免对外贸易的被动地位和洋商的操纵,而且可以自由地向国外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集中经营,大量的进口和出口,对价格、金融资源、信贷等经济状况更加方便,对外贸易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政府建立了独立的对外贸易法,一些政策和措施,还宣布了进出口管制条例,可以积极进出口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色彩,坚持独立平等。

(三)抗战时期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性空前加强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如果政府不能合法地干预经济,那么对贸易收支平衡的杠杆政府将无法掌控。面对抗日战争和内战的双重忧患,南京政府逐步加强对外贸易的垄断,直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国家垄断贸易是指国家机关实行的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政府是一个经济组织,所有外贸是由一个机构操作的输入和输出都是由国家规定的状态下,外贸操作是由唯一的国家机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采取了这一对外贸易政策。

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通过战时外贸、外汇和商品控制,试图打破封锁实现正常贸易,加强铁路运输物流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海关、打破敌人在战时对经济的封锁,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外贸易政策提高了抗日战争的经济实力,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生产力,促进对外贸易,这是战时严峻的经济形势。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央政府不得不实施贸易管制,垄断对外贸易,购买大量的垫片,积极提高对战区物资的采购,促进对外销售。在日本战争中,不可能在战争前进口和出口军品和农业产品。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确保了战略物资的需要。如果没有贸易限制,中国的进口和出口的无政府状态必然是混乱的,军队将继续出售原材料出口,这将削弱政府的抵抗能力。

与每个国家的每个方面都是巨大的打击,但战争也使得贸易港口情况和其他对外贸易情况的发生了变化,增加中国大陆港口的作用。在保护区的一些产品扭转了几十年来的反向交易。虽然这种扭转力量薄弱,但它可以为中国战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在内部和外部的交易中,一旦战争发生,战争就会改变。由于交通堵塞,由于贸易本身的原因,为了适应战争,以及所有关系的变化,对外贸易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国内贸易,但也不能轻易改变。过去,上海和云南的丝绸出口一直在等待出口。特别是在落后行业,国外制成品充斥国内市场,国内原材料依赖国外相互影响,更全面地改善了分离。自从抗日战争以来,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对手一直是敌人,日本有战争,日本的输出被中断。后来,日本关闭了我国的沿海港口,并受到其他对外贸易的阻碍。在生产方面,我们不需要以两种方式取得收益,比如产品资源的力量,国内对食品的需求,感觉缺货,禁止生产;与此同时,管理国内消费,甚至从消费中节省盈余,增加生产。在投资中,有两种方法来限制输入和奖励输入。为了限制不必要地使用奢侈品、化妆品和其他原材料或半成品,为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奖励。

如果当时有一个有效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改变战时交通问题,我们很可能实现贸易平衡,“虽然我们的重工业并不发达,军需物质需要向外购买,但几年时间累积下来也是庞大的数字。所有的这些中国的国民经济,是一个重压,同时在国内工业、手工业,也是很大的刺激”。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客观情况和历史经验教训,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农业、工业的生产

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改善农业生产和发展工业。首先,据统计,从1939年1月到9月,货物进口总额为1061731564元,杂粮及杂粮粉的输入值竟有171371373元与同期相比,它占了进口商品的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改善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生产,而不是从国外进口粮食,将使数额减少近一半。第二种是,可以在大陆建立手工纺织或工厂,制造日常供应,甚至一些出口商品,这样自然可以迅速将交易转化为资产。

(二)实行节约分配制度

歐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严格执行节约原则,特别是在日本,与中国人民相反。“1940年元旦,重庆几家名贵的西餐厅50元每位,在新年除夕是100元每位,到处都是垫子,一些常见的食品消费,但很多都与外汇有关。”从1939年1月到9月,平均投资金额为35429290元,“奢侈与浪费的现象”,证明了——实行节约,这是交易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大力发展交通和运输行业

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香港和东南沿海封锁后,国际贸易路线被中断,交通状况非常严重。为了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案,提高原材料的生产,如果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提高其他的环节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徒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交换价值不能实现,因为货物不能进入交换过程,当然也就没有价值。因此,运输业务的发展也是提高对外贸易的条件之一。

(四)以群众为基础,维护良好秩序

根据记录,直到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仍有大量的日本商品销售。事实上,日货销售已经被国民政府明文禁止,原因是政府没有真正的把人民组织起来,如果真的组织起来,敌人占领了地区走私是的情况就会消失。因此,动员公众,尽可能多地打击敌人,寻求公开交易,并摧毁所有私人偷运走私货物。

抗战后入超的主要地区既然是在沦陷区域,所以想对外贸易平衡,策略是不限于后方的控制区域,但应在其占领的区域,也就是说,我们要实施这一战略在敌人的后方。虽然敌人占领了地区,但可以进行游击战、游击队镇压傀儡政治阴谋和经济挤压,被游击队宣传的被占领地区号召人民和组织,动员群众同意遵守国家公约,拒绝使用日货。抗日战争的第一个国家是日本,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可以拒绝日本的货物,这对对外贸易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论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原南京国民政府的基础上,对外贸易政策在许多方面都有了突破,如抗日战争、国家垄断、独立性等方面都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受中日战争影响很大,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这样就决定了对外贸易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董谦、林谷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1982—2.

[2]郑会欣:日本帝国主义对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1986—1.

[3]陈建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伪的货币金融战;1987—2.

[4]冯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管制述评;1988—6.

[5]黄逸平,李娟;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3—1.

作者简介:王军青(1982.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旅游文化、中国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国民政府内特大间谍集团破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