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自信

2018-06-27付淑华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付淑华

摘要:十九大报告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期、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开放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没有地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性问题的方案、建议和话语权,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回顧历史,如同攀登绵延万里的群山,看那硕果累累,群星璀璨,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长城故宫,秦淮绝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断层,中国从古至今始终是中国,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此繁荣悠久的文明,我们为什么不自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确实处于强势地位,向外输出所谓西方文明,存在明显的文化自大和文化霸权。现在国内国外都有些言论贬低中国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而国人鸦片战争以后受侵略压迫残存了一些民族自卑情结,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自尊自强,化压力为动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我们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的高低与否,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要不断的丰富物质财富,又要不断的丰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近代以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又创造了优秀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支点共同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以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为养分,聚合全民族之力,终会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梦想。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它的主体是人,是党和人民。党是国家改革建设的领导者,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品格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文化自信,首先是共产党人的自信,党的自信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的,是从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支持中吸取力量的。而中国人民,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期许,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民族自信力,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

二、推进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坚定和提升文化自信,毋庸置疑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把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罗素曾乐观地预言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中华民族素来就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坚定自我,海纳百川,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守旧复古裹足不前,而是要立足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以理性科学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开放包容,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有人说,现在我们不是已经全盘西化了吗,还讲什么中国的文化自信?你看我们穿西装、吃西餐,我们乘坐的飞机、高铁,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等,不都是源自西方吗?各个民族的文明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的,也可以说,现在的西方正在中国化,因为我们的日用产品,包括具备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不断出口到西方,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创造”。把文明的传播、借鉴和全盘西化混为一谈当然是错误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参与世界范围的交往,但中国仍然是中国,中国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我们并不排斥外来文化,相反我们应该吸取外来优秀文化,但它不能改变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时代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当下现实,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新时代下要求文艺工作者们应当以弘扬文化自信为己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为创作导向,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创作出发点,勇于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精品,用多元化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人才推动文化自信的不断发展。只有群星灿烂、高峰迭起、蔚为壮观,才是一个拥有如此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国应该有的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样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只有依靠不屈不挠的奋进,自信自强的坚韧披荆斩棘,特立独行。新时代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4]《中国问题》罗素(英)罗素著,秦悦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