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初中数学作业实验的得与失

2018-06-27钟晓秀

速读·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验教训策略探讨

钟晓秀

摘 要: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在这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五花八门的网络教学正拔地而起,呈现出不少“迷人景观”,笔者也参与其中,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网络作业实验,在实验中辗转纠结,困难重重。本文详细剖析了这次实验的成功之处与失败的原由,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作业;经验教训;策略探讨

【实验描述】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在这股浪潮下,笔者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网络作业实验。

在一年半前,笔者接触到了平板教学,开始用网络布置作业,一开始的实验,每次固定布置10题的客观题作业,学生交了作业,马上就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可以立即订正,实行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有了惰性,个别差生的作业还是错的比较多,在他们心里已经给自己贴了标签,我就是差生,错的多理所当然。于是,我在想通过互联网,有没有什么新的作业方式,帮助学生纠正这种心理呢?在苦苦的追寻下,形成了新的作业模式,不限答题次数,常态化固定化,每两周一次网络作业,作业固定为每次10题,总分设置为10分,这10题是精选了学生平常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以学生的最佳成绩为评定标准。就这样,每两周一次网络作业自测,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看着学校两个实验班学生的进步越來越大,他们的成绩也排在了同类学校中的前茅,合格率也远超其他班级,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好的一面。

案例1:一位后进生的执着

教了《三角形》这一章后,笔者对学生的错题进行了精选,设置了10个题。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两遍的答题就能交上满分的答卷,其中一个学生,他第一次交上的答卷,只有5分,第二次,他交上的是7分的答卷,还剩三题,以他的能力确实难度较大,我就在方法上给了他一定的指点,最后他交上了10分的答卷,脸上也展现了自信的笑容。这个孩子在班级里是属于后10名的学生,在这一年半里,每次面对这样的网络作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都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坚持了下来,一次次地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绩,也增进了他学习的信心。

案例2:一位中档生的崛起

中档生,在学校其实一直是我们老师最容易忽视的学生,记得在一个寒假临近开学的那几天,我发了三组网络作业。在平时,他一般通过自身几次的努力,也能得到满分,而这一回,不管他怎么努力,都只能获得两三分的成绩,这让他的爸爸有些着急。他爸爸联系上我,了解他的情况,我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也许一个寒假过去了,所学的内容他忘了吧。”寒假的这一次网络作业给这个学生敲响了警钟,也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起来了,没想到第二学期期末考,他的数学成绩竟然一跃到了前10名,类似的案例在班里还有很多。

案例3:个别学生的侥幸

随着实验的深入,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家长由一开始的新奇,与孩子比赛,一起做题,到后来归于平淡,让孩子自己去做题。家长的放手,让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趁着要把10题做到满分的借口,做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家长仔细一查,孩子偷偷地在玩网络游戏,看网络小说。表面上很认真,很执着,不做到满分不罢休,实质上,这恰恰成了他们玩游戏的借口,这是实验中的一个痛处,如何更好的去完善?

【得失剖析】

一、成功的一面

(一)积极肯定

心理学上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能让我们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代替我们否定的思维模式。作业不应只是巩固知识点,它更大的作用是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作业中,老师批改作业,也会写上些评语,去鼓励学生把作业做得更好,但作业完成只有一次机会,学生无法在老师批改前自我修整,学生无法展现更好的自己。而这种网络作业模式,我们看到案例1中的学生经过多次尝试,终于获得满分的成绩,这是他在以往作业中不曾有过的快乐,这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被肯定,通过这样的网络作业,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更让孩子肯定了自己,更加自信,原来自己努力一下,也可以做到满分的。多重的肯定足以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学家罗司跟亨利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反馈效应心理试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天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给予不同的反馈方法: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诉一次学习成果;第三组只考试不告知学习结果。八周后,心理学家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换,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尔后,第三组的成绩有凸起提高;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渐降落;第二组成就稳步回升。这则实验阐明,反馈方式的不同对学习的增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主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实验中的网络作业,学生一做完作业,立即就有反馈、修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积极肯定的作用。

(二)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网络作业,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最好的成绩,每个同学看到的都是其他同学的最佳成绩,尤其当学生看到平时总是玩、不认真的同学的成绩都超越自己时,又怎会不去努力?从案例2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位一般的中档生,在第二学期的突飞猛进。平时碰到学生,有学生会跟我说,“老师,我很怕这个自测题。”“老师,快期末考了,你把平时的这些自测题,重新发给我们,我们利用周末复习。”“老师,我也会做了。”也有家长通过微信跟我说,“老师,这自测题挺好的,你能否给我孩子另外多布置些这样的作业。”这种共生效应就在这一次次的练习中展露着它的效果,当他们取得成功时,自信心就会更加充足,随之产生追求新目标的动力;随着新目标的实现,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能力提升

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即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传统的作业中的订正,往往是经过老师分析后再订正,这就缺少了“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网络作业,当学生发现没有达到满分时,就可以马上反思哪一题错了,在反思中,他们会发现自身解题的很多坏习惯。比如:这一题题目看错了;这一题算错了;这一题需要分类讨论,却没有考虑到;这一题太粗心了,明明想的是这答案,却写了另一答案;这一题后面的问题没考虑到,只解了方程就以为是答案了;这一题想不出方法了,不行我再仔细做做……等等,这些都会在学生解题后马上意识到这些问题,让学生从错误的表面发现自身解题时的思维缺陷,甚至突破自身原有的能力局限,并在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当我通过后台查看孩子们作业的错误率,发现错误率高的题,我会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在分析这类题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他们认真地听着,想着。为什么?因为这些题孩子们不止做了一遍,在他们头脑里印象非常深刻,他们有强烈地愿望,想把这些题做出来,这是学生多次尝试“再创造”失败后的坚持。

二、失败的一面

这次网络作业的实验,虽然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失败的一面。

(一)时间没有限定

题目有限量但没有限时,带来了较多的弊端,学生会以做作业为借口,来应付家长,称网络作业没完成,10分钟可完成的作业,硬是做了1个小时没完成,家长看孩子在做作业,又不好打断,不好说什么,而学生正好利用了这空隙玩网络游戏。

(二)次数没有限定

10题网络作业,没有次数的限制,虽可以让后进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几次的努力也能达到尖子生的成绩,但是没有次数的限制,会造成他们靠运气来得分,比如选择题,四个选项,多试几次,就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得分会出现失真现象。另外,学生无限次地反复做,短短的10题,学生可能会做一个小时之久,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

(三)统计不够精准

10题网络作业,统计优越的地方是通过后台可以统计到每一题的正确率(如下图),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但是这10题的网络作业是通过微信发到作业群里的,在实验中出现了以下几类问题:统计全班同学有没有完成,是人工在统计,不是很方便;有些同学成绩做得差,看到别人的成绩都是满分,就没发自己的成绩了;也有一些学生,直接转发其他同学的成绩作为自己的成绩,虚假报成绩。

三、策略探讨

这次网络作业的实验,作业形式的改进,给了每一个学生“再创造”的机会,这是值得肯定的,面对失败的一面,我们有何策略进行改进?

(一)时间限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时间限定分为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方面设置作业完成的时间段,让学生习惯于网络作业完成的固定时间段,并常态化;另一方面设置每一题作业完成的时间长度。这样家长便于管理,也能让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時间管理习惯。

(二)提交限定

作业的作用不只是巩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动力。传统的作业只提交一次显得单薄,以一次定成败,给学生的机会太少,而无限制的给学生提交作业的次数,也不行。所以,我们应该限制提交的次数,常说,事不过三,如果我们给学生三次提交作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情况,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

(三)统计精准

需利用技术手段,更新平台,精准地统计到每个同学每次提交作业的情况,及最佳成绩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校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最佳状态,也让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可以有的放矢。

(四)作业多样化

在“10题自测”形成一种常态化之后,网络作业应该多样化,才能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设置每周一题的挑战题模式,让班里的尖子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以学生的最佳解题过程为标准答案来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设置主观题,学生写出详细解答过程,提交后对照标准答案,完善自己解题书写过程;可以设置微课作业,两种类型,一让学生听优质的微课,二让学生自己录微课,把自己的解答过程详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解题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自身水平。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五花八门的网络教学正拔地而起,呈现出不少“迷人景观”,但这条路上让人欢喜让人忧,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不要“盲目跟风”,更应精挑细选;不必“轰轰烈烈”,但应踏实前行;不一定“一帆风顺”,但应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潜心修整;不必“华丽”,只求实效。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之路还刚刚起步,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1]韩敬波.教育学基础第3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2]罗西.每天的成绩单[J].教师博览,2009,03.

[3]邱云.做中学悟其道[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10.

猜你喜欢

经验教训策略探讨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实施探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山岛抗登陆战斗经验教训及启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武建里穿插战的经验教训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
荔北战役的经验教训
美军注重吸取军事历史经验教训
建立和使用战略预备队的一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