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8-06-27谭丽芹
谭丽芹
茼蒿容易栽培,生长快、周期短,可作保护地主栽作物的前、后茬栽培和间套、插空栽培。茼蒿整个植株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对病虫有独特的驱避作用,因此,很少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蔬菜。它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
1茼蒿栽培技术要点
1.1整地 施肥。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
1.2适时播种。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0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
1.3田间管理
1.3.1温度。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
1.3.2 间苗除草。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
1.3.3 浇水施肥。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2病虫害防治措施
2.1霜霉病。茼蒿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
其防治技术:播种前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4%拌种。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种类交替使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间隔7-10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棚内保护地种植可每亩使用百菌清烟剂350克熏烟。
2.2叶枯病。病菌以菌丝体及分孢坐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气流传播入侵致病。温暖潮湿,多雾露的天气有利于发病。大叶茼蒿比小叶茼蒿较多发病。其防治技术: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控病。可选喷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20%施宝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1∶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7-10天1次,2-3次,前密后疏,交错喷施,喷匀喷足。
2.3褐斑病。此病在茼蒿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有时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至褐色,有的病斑颜色由外向内深浅交替,略显宽轮纹状。空气湿度高时病斑正背面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叶片枯死。严重时全株发病,较短时期内病株枯死。其防治技术: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重病地区实行与非菊科蔬菜轮作。发病期保护地种植应注意通风排湿。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撲海因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保护地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5%加瑞农粉尘剂,6.5%甲霉灵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常温烟雾熏蒸防治。
2.4潜叶蝇。可用2.5%辉丰菊酯,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0.9%虫螨克1500-2000倍液,或1.8%虫螨克3000-4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10%蚜虱净乳油1000-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等喷雾,可兼治白粉虱。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3收获
当幼苗长到18-20厘米高时,小叶种贴地面一次性割收,洗净根部泥土,捆成小把上市。大叶茼蒿收获比较灵活,可一次性采收完,也可以采取1次播种多次采收,方法是:收获时留主茎基部4-5片叶或1-2个侧枝,用手掐或小刀割上部幼嫩主枝或侧枝,隔20天左右掐1次。每次收完及时浇水追肥,以促侧枝萌发。
(作者单位:122109 辽宁省北票市长皋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