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汽车维修实习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8-06-27方旭东

速读·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习教学汽车维修职业能力

方旭东

摘 要:随着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汽车维修实习教学教师,在新的教学体制下,要以职业为指导,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汽车维修;实习教学;职业能力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汽车类技术人才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社会对掌握熟练技术的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依然迫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对汽修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简单的汽修操作能力转化为综合性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汽车维修实习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需求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从技术、应用、实用型人才,发展到现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用、能用,还需要重点培养他们职业实践操作能力。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职业能力低,无法胜任对口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实习教师应结合职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就业的技术和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掌握岗位技能。

2.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汽修职业呈现出不稳定和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需要汽修人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接受和面对本职业的变化和更替。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承受压力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自适应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一个人才济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务必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勤思考、善思考,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能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解决问题。

三、汽车维修实习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而在汽车维修实习教学中,仍然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实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两个重大要素,师生之间是否能够和睦共处与和谐沟通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在实习教学中存在技术实践上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对汽修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实习效果;其次,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就一课题对学生进行重复训练,使之熟练掌握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同时,在实践操作培养中,定期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实现每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实行先专业基础课再实习的教学步骤,即让学生在领会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习实践。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不良现象: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训练相脱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能体会到所学对实習实践的作用和今后就业发展的意义,加之理论知识的枯燥,学生对汽修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此外,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又因缺乏理论知识学习的时机和互补,对原先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已经模糊,从而使得学生的汽修实习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机械式的实践,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只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培养出高技术应用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在实习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消化。比如,关于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的实习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发动机常见故障和诊断程序步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次,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诊断程序进行实践演练。然而,我们把发动机的故障问题改变时,许多学生就会茫然无措,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发动机诊断程序和方法还没有真正理解弄懂,无法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按照诊断步骤给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在问题中教师把发动机原理、常见故障问题、诊断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掌握发动机故障出现的原因和诊断方法,而且还能将此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3.反复训练,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导致目前我国许多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较差,为了实现高职汽修学生未来成长为高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在实习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同样的操作技能进行重复训练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实习教学时,可以精心安排组织特别的实习项目,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例如,在发动机的拆装实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不厌烦并且保持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实行了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个小组安排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每个小组在完成发送机的拆装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换,并且要求小组成员都能对每一种型号的发动机进行熟练的拆装。在拆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发动机拆装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的对比和阐述,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不同结构、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在拆装方式方法运用上的独特之处。最后各组进行互评,操作方法正确,拆装速度快的小组获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对汽修实习的训练兴趣提高,而且还达到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效果。

4.合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学生在学习和今后工作中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素质。高职院校在对汽修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在相同的任务中如何团结合作,这也是汽车维修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

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组织一些小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任务。比如,在“保养与维护”的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组,划分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汽修专业技能高低,实现内向带动外向,专业技能高的帮助技能低的,使每个组分配尽量均衡。项目任务明确后把实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的实习训练中,自由讨论、集思广益以及互帮互助最终团结一致完成任务,深切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等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知识,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重视汽修专业的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实习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玉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1).

[2]庄方琪.工科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3]王虹弦.例谈汽车维修实习中的故障诊断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14(3):21.

[4]林峰,王月雷.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时代农机,2017,(8).

猜你喜欢

实习教学汽车维修职业能力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