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预习环节,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更上一层楼”

2018-06-27郑彩丽

祖国 2018年6期

郑彩丽

摘要:“好的预习是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探究知识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检验学习能力的一条有效渠道。良好的预习是对新知识事先进行预知,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之作用。基于此,文章就预习围绕预习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合理把握,养成预习即动笔的良好习惯,分层布置不可或缺等展开分析,指导学生有效把握新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针对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调整教学进度。故此,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先学后教”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的主流,因此,语文老师不仅要给予预习足够的重视,还要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更好地提高预习效率。此外,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预习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更利于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预习不要局限于读一读文章,查一查文中的生字词,思一思文中的疑问层面上,要拓展到更宽的领域中。例如,在预习《鲸》一课中,预习的内容是让学生去查阅关于鲸的资料。当学生了解了关于鲸的很多信息时,他们在课上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既能丰富文本知识,又能有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再如,在预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围绕“地震”去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后拓展环节时,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防震方面的知识,讲述一些地震中的感人的真实故事。此时,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这些都得益于预习的帮助。故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出预习的功效,使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去预习新知识。

二、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合理把握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的具体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时,一定要让他们结合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课文。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认真地阅读课文,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将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学生才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才能更好地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为课堂上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对学生的预习帮助也很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知,在课文中主动去找问题的答案,再做出批注。思考题通常体现出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要多去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知晓课文的重难点。

三、养成预习即动笔的良好习惯

古代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对于如今我们的读书与学习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语文的学习更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每次预习的时候,在课文当中的一些重点地方进行必要的写画与圈点是很有必要的。如,在给自己不懂读音的字上标注拼音,不理解的词汇上写上注释,含义较为难懂的句子上画线,在佳词好句上标注特殊线,重点的词句中画圈加点,有的地方打个问号等等。学生在预习环节做好这些记号,待到课堂听课时再给予特别注意,利于他们把不清楚的地方彻底整明白。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另类的动笔型预习作业,举个例子,在学习课文《草原》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文章中描写草原美景的语句等画出来。类似于这样的预习作业既利于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课文内容,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印象。而且学生的词汇储存量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当积累的好词佳句越来越多时,他们的作文写作素材,写作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

四、分层布置不可或缺

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个体性,在布置预习性作业方面也要体现差异化。预习作业的布置要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阅读型作业、巩固型作业以及纠错型作业、总结型作业等。真正突出一切为了学生,坚决杜绝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学习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要熟读课文,并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即可。优等生的任务是要上网搜集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哪些发现与发明。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的侧重点不同,让他们都能在预习中有所学,有所获,有所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角。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堂学习时效果会更高效,课堂也会变得更加快乐、轻松。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讨如何让学生都爱上预习、学会预习并且进行有效预习,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预习环节的重视程度,让预习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让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种学习能力,让预习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助推器。让学生都能在有效预习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加强预习指导 提高预习效率[J].小学语文教学,2007,(05).

[2]林华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语文预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

[3]谢益玲.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2,(09).

[4]樊吉福.每个漏洞都会找到补洞人[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04).

[5]叶松.重视预习环节,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J].小学语文教学,2011,(22).

[6]李珊珊.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高段语文预习有效性之研究[J].学生之友(小學版),2012,(11).

[7]胡霞萍.有“备”而来,让预习摆脱“鸡肋”窘境——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3,(23).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