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2018-06-27杜秀芹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班集体

杜秀芹

摘要:在教育过程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一段时间以来,教育主要突出了教育学生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忽视认识和完善主观世界。单纯地依赖他人教育是不能培养出真正的自立意识和适应环境与社会的能力的,只有通过一定的教育,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使他们逐渐真正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关键词:班集体 自我教育 评价 实践活动

自我教育是学生的内部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所进行的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学生本身发展着的各种内部条件,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变化的内部动力。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就能够主动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能按照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与影响。那学生怎样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呢?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发挥集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马克思曾指出:“人像照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了自己。”就说明,学生认识世界和评价自己品质的能力,是从关注别人开始的。学生在别人那里发现自己,并逐步学会以“以人为镜”。学生关注的“别人”,就是集体,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关切且敏感。当自己的言行凡是受到集体舆论肯定和支持,就会加以巩固和发扬,反之受到指责与否定的言行会引起羞愧感。这种集体力量的教育功能,是教师的说教不能比拟的,要比教师直接教育要细致、复杂得多。这种能力,是学生由他律逐渐走向了自律。

在利用集体力量的同时,教师还要帮学生讲清道理,这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进而形成道德信念的有效方法。如:有的学生对会行为准则不理解,不懂得做人的标准,对善恶、真假、美丑,公与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界限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德育训练,可以把道德认识、道德信念贯穿在教学及各项活动、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通过晨会、队会、班会,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等,进行道德价值辨析,从而使学生逐步认清楚道德界限,激发学生改善自己行为的动机,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要做事,首先学会做人,人的成长做人起决定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其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人为本,培养其鉴赏、明辨是非的能力。我校通过对校园卫生、纪律、礼仪、公益劳动等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立意识。通过组织多种竞赛评比活动,以满足学生“我要成才”的心理,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成才的欲望,坚定他们成才的决心。在班级中举办各种竞赛、文体活动、诗歌创作、绘画表演、野外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自我体验,培养自理、自主、自治能力。通过主题班会学生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学期开始,开展“怎样塑造一个完美的我”、“崇尚文明,破除陋习”等主题班会。会上先点出班上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讨论出现类似现象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意识到要杜绝这些现象,必须从我做起,时刻约束自己的不良行為。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学科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多种能力。

三、发挥消极信息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

德育我们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有时候也可以利于一些反面、消极信息。如果适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反面社会信息引进课堂,进行深入剖析、批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分析,充分地讨论,甚至可以争论、辩论,达到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目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从“背后剖析”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向不大的效果。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消极接受信息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和支配信息的主体,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例如,现在网络日益普及、大批学生喜欢打网络游戏的现实,让学生讨论“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经过全面透彻分析,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网络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络游戏浪费时间,影响视力,还是不打为好。这时,又讲了一些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而造成恶性后果的事例。这些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帮他们初步筑起抗拒诱惑的心灵长城,从而选择良好的行为方式训练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四、常抓不懈,帮学生形成自我调节机制

健康的心理是自我教育持续不断进行的重要保证,掌握自我调节技巧,养成自控习惯,保持不断向上的开朗个性形成自我心理调节机制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内容每天都是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困难。面临挑战,没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不足以支撑起学习,会给学生造成学习焦虑,身心困惑,以及诸多的适应困难。更进一步,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学生会让未来的生活中畏畏缩缩,不敢创新和冒险。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会弥漫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应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感到自己具有成就感。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能否保证其心理健康和一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

当今学生正处在信息时代,他们接受信息快,渠道多,思维活跃。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滚滚而来,涌向学生,难免鱼龙混杂。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其具有筛选、分析、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同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教师只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认真实施教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定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绮萍.开展中学自我教育的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包卫兵.榜样的力量[J].班主任,201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刘楼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