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诉工作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

2018-06-27徐强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舆论良性互动

徐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变革的进行,各地检察机关公诉案件透明度越来越高。社会舆论对于公诉案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大众通过各种方法对公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诉求。然而,在社会舆论的信息中,更多出现的是被告人或被害人的各种说辞以及各种言论,案件中的公诉人却往往显得深居简出,少在社会舆论中出现身影,发出自己的声音。被告人或被害人在社会舆论中的观点通常鲜明且相反,很容易导致大众对公诉案件的混乱理解,并造成社会舆论出现偏离事实真相的现象。在这里需要改善公诉工作,保持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社会舆论 公诉工作 良性互动 公平公正

现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大众知晓公诉案件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检察机关的公诉案件并不仅仅局限于法庭上的交锋。如果案件已在社会舆论上引起了反响,也需要通过在合适渠道上及时展示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有些人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并不清楚,往往只是简单的跟风。所以,社会舆论体现出的事件案情并不一定能体现出案件的事实情况,只是简单叙述了倾向于被告人或被害人的案件事实,很多影响案件定性的重要情节往往被忽视。这时就需要公诉人在公诉工作中做出积极的姿态,不放弃自己的话语权,使社会舆论处理得当,形成良性互动。

一、社会舆论对公诉工作的良性作用

(一)公诉工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有利于公平公正

社会舆论就像一面放大镜,能够时刻关注公诉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能够更加细致地监督并指出公诉工作存在的违法和错误的地方,让公诉人员感到无形的压力。处理公诉工作更加不敢掉以轻心,有利于公诉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二)公诉工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有利于提高公诉工作效率

社会舆论对于公诉工作能够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些公诉工作由于过程繁琐,案件涉及的问题较多,以及公诉人员的不上心,导致公诉工作的齿轮转动较慢。社会舆论的监督下,会在公诉工作进行缓慢的同时提出意见,施加压力,加快公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公诉工作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有利于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社会舆论其实就是公民自身承担主人公的角色,监督公诉工作,从中能够学习法律知识,增加法治意识,并帮助公诉人员找出可能出现的法律漏洞或者执法失误。公民能够在监督过程中懂法,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守法。

二、如何促进公诉工作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

(一)加强对公诉工作的宣传,提升社会对公诉工作的认知

公诉部门需要大力加强阳光公诉,透明公诉等为主题的对民间的宣传工作,要与社会舆论的主人公们零距离接触,让民众了解公诉案件具体的处理流程以及公诉工作公正监督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对公诉工作的认知,提升社会舆论监督公诉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性。社会舆论能够在公诉工作宣传中得到锤炼,提升社会舆论的总体质量,使公民更加理智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二)积极提高公诉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接受社会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建立在知晓公诉工作的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让监督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就需要加强公诉工作的透明化建设,主动与及时的公开公诉案件的处理近况,而不是闭门造车。这里需要尽快完善公诉工作方面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公诉工作的透明度。积极通过类似摄影记录和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公众在第一时间直观的获悉公诉工作的具体细节,提供社会舆论中普遍要求知道的公诉案件具体信息,但这里必须在不影响公诉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进行。

(三)强化网络媒体和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促进公诉检察官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在信息化时代浪潮下,大部分检察院已制定了自己的网络舆情方案,有完整的舆情管理办法,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工明确。但这些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完全是由业务部门的人员担任,很多人对案件的敏感度不够,即使发现了案件的舆情线索,但未能及时解决舆情问题,使公诉案件的犯罪事实越来越被人曲解。在这里,公诉检察官必须在其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媒体和先进科技手段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公众对公诉工作提出的质疑和建议。

(四)认真高效处理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践行执法为民宗旨意识

社会舆论监督公诉工作后提出质疑和意见后并不是监督工作的结束。随后,公诉检察官必须及时解答公众提出的质疑和意见,并努力让社会各界接受这种解答,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公诉工作,不能带着公众的质疑继续公诉工作,这将严重背離社会舆论监督的初衷。所以,公诉检察官在回答解答社会舆论提出的问题时,必须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答,以便后续公诉工作的顺利进行,塑造公诉机关在社会各界中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公诉案件处理结果被社会舆论所接受。在这里,需要加强对公诉检察官处理社会舆论问题的专题培训,使公诉检察官能够高效地处理社会舆论问题,保证公诉工作的公平公正与有效率。

(五)让当事人在每一起公诉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公正司法形象

纠正舆论存在的偏差,消除公众的疑问,达到正确应对与引导舆论的目的。在舆情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形成书面报告和建议,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处置评估机制,以不断积累和提高舆情应对与引导的经验与做法。让当事人在每一起公诉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承认和宣扬公诉工作的公正性。

三、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也在逐年增多。公诉案件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更加迫切地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质疑,保证公诉工作的公平公正,有效减少因公诉人员失职而导致的错案。公诉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加强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河.公诉工作中强化诉讼监督的主要内容与对策[J].人民检察,2010,(03).

[2]蔡德军.探究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权的完善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6,(30).

[3]刘丽.以公诉视角论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权行使现状及完善[C].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A],2009.

[4]王天贵,赵珊.强化诉讼监督工作的现实途径与对策[J].中国检察官,2011,(05).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猜你喜欢

社会舆论良性互动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抗战初期国内社会舆论与中韩联合抗日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