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路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018-06-27叶枫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社会主义

叶枫

摘要:“中国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是我国政治发展所要坚持的道路。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越发紧迫和必要。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一点。本文将首先分析中国道路的含义,进而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最后从坚持“中国道路”出发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

一、中国道路的内涵

对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有其政治发展道路。各国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前苏联的模式在上个世纪中叶很有影响力,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家发展道路也千差万别。在二战后一些独立的国家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我国也曾模仿过其他国家的道路,但是“中国道路”既不是西方国家所推崇的道路,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道路,这是一条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之根于我国的传统的,与国家、民族发展进程相适应的、能够反映出广大人民需要的道路。“中国道路”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和发展的。具体来看,“中国道路”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首先,“中国道路”是将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路径相结合的统一体。“中国道路”的概念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道路”实现了理论、制度和路径的结合,三者形成一种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不是分裂的、彼此分割的,而是互为表里。这也再次说明“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的。其次,“中国道路”有总体的目标和任务为指引,这一总体目标指引着“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具体来看,总体任务和目标涵盖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最后,“中国道路”可以细分为具体几个方面的抓手,从人民主体地位到深化改革、推进改革方向,以具体的方式为“中国道路”寻找了具体的实践之路。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与经济基础相对的政治体制也需要随之改变。而就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些新的阶层、利益群体有着和原有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比如典型的农民工群体、新兴职业群体。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利益表达机制、渠道都需要的得到相应的改变。其次,进入本世纪以来,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互联网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比如,以前以主流媒体为主要信息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众在网络上可以意见表达、政治参与等。互联网在便利了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同时,也给网络环境下的政府治理带来了挑战,相应地政治体制也需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再次,社会的发展使得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中国传统社会中,“情理法”的顺序是人们處理意见冲突的一种解决方式,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秩序的建立,规矩、法治越来越重要,人们也更加重视个人权益的维护,从民事诉讼、民告官等等现象中可略见一斑,这种法治秩序的构建也迫切地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最后,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从以前的重视物质生活向重视精神生活转变,这样一种“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让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权利、更加关注政治运行,从以前被动参与政治到现在主动关注、积极表达,可以说民众的权利意识也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

三、坚持中国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保障民众权利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与人民生活切实利益相关的许多权益没能得到保障。前些年,“被”字的流行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没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因此,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只有让群众得到权利、行使权益,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政治运行中,进而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具体来说,人民的权利包括了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等等。为此,要坚持“中国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完善基层政治运行体制、机制才保障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进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以权利制约权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反腐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反腐行动在加强政治运行的基础上,也暴露出了以前政治运行中权力缺乏约束的问题。“中国道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需要一支政治素养强的队伍。如果权力缺乏约束,就会造成滥用权力、钱权交易等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进而不但不能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更会偏离“中国道路”的方向。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人认为“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这种思想必须要得到纠正。只有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才能让“中国道路”的发展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三)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在“中国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党作为核心领导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走好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徐勇.历史延续性视角下的中国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16,(07).

[2]王绍光.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1949—2009——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六十年[J].中国社会科学,2009,(05).

[3]徐湘林.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向及其政策选择[J].政治学研究,2015,(01).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