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立书法作品赏析

2018-06-27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书学养书家

杜立,女,1997年生于河南永城,6岁随父杜思吾学书,从颜入手,后转隶书、魏碑。2015年考入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师从蔡显良、朱圭铭、陈志平、谢光辉。现为岭南印社社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9年代表河南赴京参加第二十五届中日友好文化交流;2014年随中国青少年书法代表团访日。第四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隶书书法大赛”大学生组一等奖,此外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入展,获奖。书法作品发表于《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等,论文发表于《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法赏评》。

功在字外

——做一个有修养的书法家

文/杜立(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书法自古以来就有“书如其人,书为心画”这一说法。汉代哲学家杨雄于《法言·问神》中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个论断是第一次从理论上涉及到了书法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人品修养的关系,开“书如其人”的源头。古代书论中注重书家的品格,所谓“书如其人,立品为先”大概如此。“功在字外”即是说书法家应追求自身的文化与修养,它来自于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来自人格修为的锤炼,淡定无为的心性,无欲则刚的傲骨。从艺术风格方向去了解书家的个性品格,不仅仅要去研究书作中的线条、结构与墨象,还要联系书家的学养与人品。当今社会对于文化自信的大力倡导更需要我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书法家。

晚清大书法家杨守敬在《书学迩言》绪论中说过一段话:“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三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字外功”是无比的推崇的,重视书家的品格与文化。传统的书艺鉴赏,首重德品,《小戴礼记》中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为艺鉴之则,欧阳修曰“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假令)颜公(颜真卿)书虽不佳,后世见之必宝也”;苏轼曰“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德品艺品之论,实际上说的也是文化的高度与自身文化品味的问题。

汉杨雄《法言·问神》中所说“故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语言和文字可以把心灵和情感形象化,便于人们从直观中听到或看到一种人格精神,书法是无声之音乐,无幅之画卷。书法艺术和绘画、音乐、舞蹈艺术一样都具有个性表现的特征。书法品格与其为人品格是相应的,从个人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大概可看出其人品与修养。书圣王羲之风骨清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故其书法灵活生动,自然天放,优雅柔媚,婀娜多姿。其传世名作《兰亭序》便可看出其内心及性格,一代书家颜真卿也是如此,他心胸豁达,忠厚坦诚,书法风格可谓浑厚刚健,一派正人君子。同时其作品《祭侄文稿》的线条节奏随着其感情节奏展开,他己完全沉浸在悲痛愤慨激情之中,欣赏此幅作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颜真卿将感情起伏渲泄在黑白世界之中。“书为心画”的“书”应该是书家“心”中思想感情、自身修养的真实流露。

启功先生认为,“书画家除了必备的笔墨功夫以外,读书功和学生功二者必不可少”。多读书、重酝酿。书卷气、文气皆来自修养,而修养多来自读书明理。黄山谷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林岫先生也曾说过:“要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笔墨技巧娴熟,还须胸存道义,腹有酝酿,才能立艺树人,高格脱俗。”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超越表象而直指心源的艺术,在抽象的點线面、律动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怀,表现书家的气质与心灵。中国汉字的传承,从记事、交流到书法艺术,这种独特的表情在世界堪称奇迹。当文字的书写上升为艺术的时候,它的表现方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那乌金似的线条幻化出的是历史,是文化,是书家的综合素养,是书家濡墨挥毫的境界。作为一种境界,“书为心画”是潜心修炼后书家思想外化的表达。多读书以增学养,多读帖以聪耳目,多临池以熟技法,多交流以扩视野,只有腕上功夫创造线条的律动,和书家的学养、感情、审美等融为一体,才能进入真正的书法世界。

猜你喜欢

学书学养书家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学书有感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钟繇学书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