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融合

2018-06-27李曦辉雷聪

祖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带协同

李曦辉 雷聪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一带一路”范式,我们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需要认真面对,积极调整思路,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对外贸易存在区域不平衡,影响“一带一路”进程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重回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我们还远不是经济强国,体现在贸易地区结构上就是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如下三个表格所示。

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美国、欧盟贸易存在巨大的顺差,严重影响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定权至今还掌握在美国和欧洲手中,在逆差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他们就有动机发动金融危机,以实现实体经济剩余的国际再分配。我们对日、韩两国又是存在较大的逆差,这说明我们在供给结构上与上述两个邻国存在较大程度的同构性,这对于工业化起步相对较晚的我国来说,又形成了一个不利条件。

我们与主要能源、原材料来源国之间普遍存在数额较大的逆差,说明我们在上述国家能源、原材料开发过程中需求巨大的工程、运输工具制造以及消费品生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致使难以实现国际贸易平衡。为此,我们就只有保持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能源、原材料、金融市场的变化,从而保证能源、原材料的正常供应。这样的贸易、金融结构,容易在各种危机中受到伤害。

与我们为邻的周边国家多是不发达经济体,它们需要进口低级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农副产品。我国由于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对周边国家的农副产品没有大的需求,但我们生产的低级制成品却大量销往这些国家,长此以往,这种贸易模式势必不可持续。这需要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新形势。

在创新推动方面尚无法再现丝路历史上的辉煌

马克思说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费尔巴哈》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这体现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主要就是看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看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看其内部的市场化程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

在古丝绸之路千余年的历史中,我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这与我们较高的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先辈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世纪发明了火药,11世纪发明了指南针,12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而这些发明都是西方世界所趋之若鹜的。在这种基于创新和分工而形成的古代丝绸之路中,中国一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这也是我们从丝绸之路的东端不断输入创新因素,使这一商品之路、文化之路维持千余年的根本原因。

而今我们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倡导建设“一带一路”,是为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福祉,也是为了再现中华民族在亚欧大陆上的辉煌,这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发展模式中,我们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之逐渐对我们开放的全球市场,通过廉价制造,向世界提供了大量低创新含量的制成品。在这种模式中,创新含量较低,无疑是我们现存经济模式的一处硬伤,影响着我们继续走向世界,也将影响我们在“一带一路”中的影响力。

在文化引领经济方面尚缺乏核心优势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蔡江浓编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胡适认为,“第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是文明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现代评论》,1926年4月]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其不仅是一个精神范畴,它也包含丰富的物质内容,在现实世界之中,精神承载于物质、物质跟随精神,实现物质与精神两要素的全球交流与传播。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可口可乐高级经理曾经说过:“全球文化的日程表是由美国电影、音乐和娱乐业确定的。”“在韩国,年轻的女孩子花整个一个下午在麦当劳明亮整洁的餐厅中,吃汉堡王或肯德基炸鸡,听美国摇滚音乐,嚼法国薯条,喝可口可乐;和她们年龄相仿,生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孩子们也在这样做。”[ 陈宝森:《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59页。]这些实事都证明,无论古代还是如今,文化在全球分工与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东端起点,重要地位自不待言,然而,我们今天却没有能与古代丝绸文化和当今可口可乐文化相提并论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今后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努力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弥补作用

京津冀协同不仅可以产生区域内部的耦合效应,还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实现有效分工,弥补中国过去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不足,推动相关参与国经济的发展。

(一)京津冀产业升级促进“一带一路”分工结构优化

如果用产业结构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话,那么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根据三地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北京三次产业之比为0.4:19.0:80.8,天津为1.2:40.8:58.0,河北为9.8:48.4:41.8。

2017年,北京GDP中第三产业比重已占到80.8%,说明该地区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则是第三产业略高于第二产业,说明该地区正处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河北则是第二产业比例依然最高,说明该地區还处于工业化的较低层次。总体来看,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北京金融业、信息传输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发达,可以为协同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创新、信息与资本支持;天津可以提供交通、能源和制造业方面的支撑;河北则可以生产工业化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这样,区域内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的集聚效应,节约了运输等生产成本。

在这样一个既有落差又能够协同的经济区域之中,它既可以生产供欧美和韩日市场的高创新含量的产品,又可以制造能源输出国和原材料输出国需要的资源开采与运输机械以及较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满足他们的需要,平衡贸易顺逆差,推进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实现。同时,京津作为中国金融总部基地和北方金融中心,又可以配合区域内过剩的产能输出,将资本与产能、技术一同输往周边国家,启动它们的经济现代化进程,这既实现了双边贸易平衡,又提升了“一带一路”战略中最亲密经济伙伴国的发展水平,提升“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新整合的经济区,京津冀区域的产品、技术、资本直接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避免了与既有国内外市场中在位经济体的激烈竞争,从而开辟了一个蓝海市场,这就是京津冀协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切入点。

(二)以创新优势支撑“一带一路”东端起点

在京津冀区域内,北京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水平的創新成果产出,天津则拥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制造业,河北可以提供绝大多数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三省市协同就可以形成完善的工业化组合。北京作为创新中心,每年的科技产出是巨大的,以前只是没有很好地为区域内所利用,没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6万件和10.7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4.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9万件和4.6万件,分别增长1.8%和11.3%;有效发明专利20.5万件,增长26.3%。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发展新动能正在北京加快形成。据统计,2017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1.5%。我们看到,如果将北京的大多数创新成果的留在京津冀区域内,完成从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那么区域创新实力就会大为增强,就会有大量高创新含量的产品在本区域内生产,经由“一带一路”输往沿线国家,为沿线经济带来创新与活力。

如此,京津冀协同推出创新成果,就可以弥补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不足的缺陷,使创新要素不断从“一带一路”的东端输入,支撑经济带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为中国树立全新的形象。这是京津冀协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第二个切入点。

(三)用中华民族文化引领“一带一路”走向

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中华文化是作为高位文化而屹立于世界的,并成为其他国家民族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汉唐时期,中华文化则是周边国家趋之若鹜楷模。而今,中华民族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以后,我们的经济重又振兴起来,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令人侧目。但是我们的文化进步还没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没有足够大,至今尚难以对经济形成引领作用,需要我们加以重点的关注。

目前启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利用经济交往来弘扬中华文化,而后,又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大力传播,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最具优势的区域就是京津冀地区。因为,区域内的北京是全中国最大的文化中心,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与现代文化,是一座文化之都。天津是近代港口商埠的代表,有着积淀深厚的码头文化与市井文化,与北京形成了鲜明的互补性。河北则是中华民族早期开拓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燕赵文化,其文化演进史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果浓缩着传统与现代、商业与政治、物质与精神的京津冀文化协同,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华传统文化的弊端,扬弃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义色彩,这必将被各相关当事国所欣然接受,进而带动京津冀乃至全国经济加速全球化。这是京津冀协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再一个重要切入点。

(作者简介:李曦辉,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产业经济学会会长;雷聪,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带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