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子隔膜如何消

2018-06-27丁宁

新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共生儿女情绪

丁老师:您好!

快到五一了,看到家家欢欢乐乐,父母儿女一道过节,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儿子已经有好多年不肯回家看望我们了,甚至在手机上还拉黑了我们。

我们年过六旬,且只有这一个孩子,他的作法让我心碎。他觉得形成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性格与我们从小的过度操控有关。而扪心自问,从他上小学到读完博士回国,我们一直对他关爱有加,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的事,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敌对情绪呢?

李梅

李大姐:您好!

我能理解您的苦恼,按说作为母亲,您已经十分尽力了。您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您不无自豪地与人提及,即便有炫耀成份,也可以理解。按说不至于遭儿子愤恨,但鉴于目前的状况,您是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尽可能多理解儿子

想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即使给得未必符合儿女的需要,父母还是会按自己的意志做。给予如果碰到拒斥,亲情遇上敌对,就不妨自己做些反思,看看是否充分理解兒子了。

在儿子不肯回家,甚至拉黑父母的情况下,不要一味地伤心、失落,抱怨,这是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需要理解儿子为何心生不满。如果儿子的做法让父母伤心,要紧的是设法停止彼此间的对立。不必试图用各种办法让他回心转意,不妨给他些时间,让他沉淀与思考。尊重他的选择,可能是改善关系的开始。

在儿子小的时候,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也有选择的需求,而总是习惯按自己的意愿包办他的大小事情,这其实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剥夺。把儿子关在家里,会使儿子有“无聊”、“没意思”的感觉。精力充沛的孩子需要自己找寻生命的意义,如果忽略这种需求,不但未加注意,更不曾予以鼓励,会使儿子感到深层需求得不到满足,埋下深深的失落。

人们往往忽略母爱最高级的形式是给孩子以自由。一些父母一味地求效率,从小替儿女安排作习时间,剥夺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而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人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时,不管好坏对错,都会使生命变得丰富,心理不断增长。

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只有充实地完成每一个既定的目标,生活才不再是灰色的。作父母的若对这种重要性予以忽略,两代人的对立情绪是不可避免的。明白了自己曾有的失误,就能对儿子的回避给予更多的理解。

关爱需要尊重与分寸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很少人能意识到,过度关注会给儿女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一个上进的孩子,本来已经十分努力了,父母的施压,只会让他内心烦躁。父母自己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出色,何况成长中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迟早得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总会从迷茫到清醒,这种状态是成长的必然。在青春期时人身体里的荷尔蒙分泌不平衡,所以很多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会感觉不快乐和无聊。他们迫切想要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到不熟悉、不确定,甚至充满不安全因素的广阔世界中,冒险和刺激才能使他们获得快乐。大脑情绪系统在青春期阶段的活跃度超过了人生其他阶段。在这个阶段,哪怕对孩子轻微的敌意,都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对抗。此时作父母的只能耐心再耐心,陪伴他成长。

尽可能理解儿女的态度,不要被激怒,不去争吵,甚至批评,那样会让冲突升级,引发争吵、出走等举动。当冲突发生,需要冷静等待一分半钟,让尖锐的情绪平息下去,然后就可以理性对话了。做不到这点,会激化矛盾。

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无论是青春期,还是更年期,彼此保持距离,不越界,都十分重要。粗暴的管教和禁止很可能会遭到强烈的反抗。积极的社会关系,是疏导青春期与更年期情绪最有效的方式。作父母的切不可以把自己的所有关注与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失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道,父母也需要努力活好自己。

不能长期滞留在共生关系中

据调查,在18到29岁的年轻群体中,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成功逃脱了父母的视野。母子是共生关系。婴儿没有母亲,无法生存;母亲没有孩子,不成其为母亲,但人不能长期滞留在共生关系中,人所需要的资源并非只从父母那里来,一旦长大成人,就需要与更广阔的世界连接,不再与父母共生,开始形成自我。小溪如果不与更多的江河湖海连接,就会变成内陆湖。永远依赖父母,会变成“妈宝”。不必太多地纠结两代人的谁是谁非,作父母的,不必总是记着儿女小时蜷缩在自己怀里撒娇的感觉,他们会长大,变得让父母陌生。无论您多大年纪,都别放弃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理解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儿女,只有这样代沟才能逐步弥合,而不是扩大。

丁宁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共生儿女情绪
天山儿女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江湖儿女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