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思维,语文教学亟待开垦的“盐碱地”

2018-06-27姜树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维力盐碱地文章

思维力的提升理当是教育的职责担当。只是思维力的“生长地”常常被人们误会,很多人认为理科教学才是思维力培养的专属“道场”,文科教学对思维力的培养似乎爱莫能助。由此,生长思维力自然成了语文教学未曾开化的“盐碱地”。

语文教学中忽略思维力培养的现状是随处可感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字词语义品读的“器”,忽略字词运用的“道”;总是习惯于关注语感体验,忽略言语思维的培养;总是习惯于表达技巧的敲击,忽略表达内容的思维张力……罗列这些,不是数落前者的过错,而是强调后者的缺憾。

诚然,言语学习需要语感,语感体验之于言语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语言又显然离不开思维。诚如乌申斯基所说的“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发展思维以前发展语言甚至是有害的。”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没有思维参与也是冤屈的,但我们基本停留于学生言语浅思维的滑行而忽视言语思维力的生根与生长,这也是事实。语文人似乎天生就不喜欢带上理性,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思维活动去认识、熟知、掌握语言文字的本领,虽然不是一点没有,毕竟少之又少。

语文教学中聚焦思维无需羞羞答答

不可否认,我国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以体验型的感悟为主,理由即文科是感悟性的,理科是思维性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反复阅读出的“悟”,其实即便是感悟,也应感有“门道”,悟有“章法”,随着一个人的阅历与学力的提升,显然在将来会有新的“门道” “章法”。而这里的“门道” “章法”本质上就是理性地学。在众所周知的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检测中,理解文章主旨只是低水平要求,要求深刻的理解和精确的理解却是PISA的本有要求。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似乎只关注悟出的内容,不习惯引领学生明晰“悟”的层次、路径与策略。有人援引语文课标中主张阅读的“个体体验”,误认为文章阅读只要感情体会就行了,各人有各人的阅读收获,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混淆了文章阅读与文学欣赏。这样的思想金箍,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模糊”状。

人们以“水中望月” “霧里看花”为美。语文人,更是情有独钟语文特有的朦胧美。我们要思考的是朦胧美的背后,是不是有清晰美在先,用心理学来说,就是有了美的“先验”。倘若,我们没有“花” “月”美感的前提作为基础,纵使你再多次“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那看到的还不是一个很平常的物而已?语文教学,主张人文性没有错,但也不能忽视科学性,轻视思维力。即便在关注语用的当下,我们的教学着眼点常常仍是人文性感悟。因此许多执教者有一种偏好:钟情于文学情感性文章的教学,而忽视社会性实用文章的教学,特别是科学性文章的教学,儿童的课外阅读也是如此。而世界经合组织PISA尤为着重的却是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为学习而阅读,而不是为“人生哲理”而阅读。由此可见,国外对阅读思维力何等重视。他们更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以顺利进入成人生活;学生是否有能力有效分析、讨论、交流他们的思维(思想);学生是否形成语文思维力,而为终身学习备好行囊。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任意解读”时,国外却在训练学生在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当我们的学生还在孜孜不倦地感悟文本基本内容、基本意义时,国外早已引领学生磕磕碰碰地学着整合、分析、推断、思考、评价文本的意义了。这在告诉我们:文本的阅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重视对文学的阅读时,也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实用性文章的阅读。因为,相对于文学阅读来说,实用文章的阅读更便捷于思维力的训练与提升。

文学类作品之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又如何呢?关于文学教育与思维力培养的话题,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在“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做过观点阐发:“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不在话下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点时常被忽略。”他在肯定文学教育对于思维力培养的功效,也在很现实地评述了当下文学教育对思维力的忽略。细细想来,文学教育当然有助于思维力提升。文学作品的教学对于培养形象思维,不需要赘述。其实,文学作品中,不论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都各有各的逻辑结构,关注到这些,同样能发挥其培养言语逻辑的功效。只不过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首先靠形象,而非靠逻辑思维。是文学形象抢了风头,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特质。倘若,教学中我们在彰显文学作品特质的基础上,不忘运用作品材料,唤起学生的联想、想象,语文思维的提升也就不期而至了。此外,文学作品更能发展人们的想象力思维和创造力思维,这一点更是毋庸置疑的。

语文教学让思维掷地有声已趋共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标研制专家组显然发现了当下语文教学忽略思维力的倾向,以刚性的课标表达极力扭转语文教学的偏颇局势。

今日学堂创始人张健柏先生曾用一栋大楼来比喻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就是大楼的设计图,思维方式是施工队,知识体系是建筑大楼的材料。他认为,一篇好文章,最大价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其次值得学习的才是文章思路表达的流畅清晰,而不是该文章用了什么特别“优美精彩”的文字词句。的确,我们语文人看见更多的只是词句,离思想和思维远了许多。在张教授看来,一个只会“教词句”的老师,是典型的缺乏思想和思维的知识型老师,不配当真正的语文老师。所以,他提出“真正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具有很高的思维能力的老师。”并指出目前的中国“教改”歧途:很多套“教改方案”,都是以改变教材内容为中心,还没有走上关注改变师资“思维境界”的正道,怎么改都没有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曾大声疾呼:“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知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温儒敏教授呼吁思维力的提升对于语文教育的支撑度,值得所有语文人惊醒。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说:“不单单是在语文课堂上,学好逻辑对人的一生也至关重要。”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思维、语言、行动等密切相关。没有逻辑的生活,将会一塌糊涂。没有逻辑的学习,只会徒劳无益。”

早在2010年,孙绍振、李镇西、崔峦等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曾呼吁: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打好精神底子。

即将落地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核心内涵的标志,主要表达为“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本身的样态就是整合的、综合的,因此这四方面并非并列关系,该是彼此交融,互为实现的。没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也就实现不了语言的运用,产生不了审美品悟,更形成不了文化传承。

语文教学中要让思维飞升起来

思维世界是现实世界与语言世界之间架起的桥梁。学习者在五官的感知到语言的表达之间,有一个构建、斟酌、渐进丰展的过程。诚如郑板桥提炼出的“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的“三竹说”理论。而“眼” “手”之间的“胸中之竹”,就是语文教学“言” “意”之间的思维转化过程。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理解或表达,需要历经意义编码、转化、采集的过程,来得不那么直接,需要思考。思考,就是在大脑里“自言自语”,语文思维力的培养并不那么高深,就是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言语斟酌。语文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思考状态是学生言语的磕磕碰碰、断断续续、欲言又止、渐进流畅等。笔者不禁回想起二十年前贾志敏老师的教学经典《镇定的女主人》,恍若眼前。贾老师板书揭题后,在文题后加上逗号,补上了一条横线:“镇定的女主人,_____________。”课堂安静了许久,学生们心领神会,进行语言尝试与组织,开启了关于文本内容的言语表达,效果甚佳。然而,贾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擦去句号,改为逗号,又加了一条线:“镇定的女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异常兴奋,这是一场言语的挑战,课堂思维行进得如火如荼。贾老师另一课例的思维力也很凸显。贾老师执教课文《灰姑娘》,他放棄了常见的“作者生平” “分段” “比喻修辞”等,而是适时插入了“画外音”来代替枯燥的说教,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批注。如讲夜里十二点之前灰姑娘要回家,加入画外音——“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讲到狗、老鼠、仙女都来帮助灰姑娘时,就加上画外音——“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课上,贾老师还适时地停下来,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来代替模式思维,如“后妈是坏人吗” “这个故事有不合理的地方吗”……“画外音”就是一个人的阅读立场,就是带着思考在阅读。在“画外音”的对话中,文字随着活跃的思维汩汩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无论是对文本的概括与延展,还是对文本进行鉴赏,都需要在字里行间“停停顿顿” “左顾右盼”,这样的语文教学拥有因思维飞升而来的魅力。

语文课当然要有诗意美、道德美、形式美,也应有思维美、思想美、理性美。用“真语文”倡导者王旭明先生的话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相信,语文教学聚焦到思维发展,会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人的共识;语文思维在理性且批判中建设,语文教育终会越来越接近本真:语文与思维共生共长。

(姜树华,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如皋市安定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思维力盐碱地文章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创新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