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
2018-06-27照日格图
照日格图
译到47岁的时候,K依然只是个译者,不是文学翻译家,更不是著名翻译家。译作倒出了几本,那不过是一些国外三流作家写的三流作品,几家三流的出版社找了他这样三流的译者,用三流的稿费解决问题而已。
K深知就算这些“三”都加起来,离九九归一还很遥远。他还是逐字逐句地研读原文,记生字,动笔译,反复修改,再修改,交稿。每次干完活关掉word文档时他总是想,什么时候我也来个《约翰·克利斯朵夫》,再跟家人通几封信,好被人冠以“著名”的前缀。K很少写原创的东西,觉得翻译的文学作品比原创的更容易经典化。当然,这只是K的一厢情愿,与他年龄相仿的人们靠原创的小说拿奖拿到手软,靠胡编乱造集集注水的电视剧实现宝马别墅梦时,他还只是一个译者。他的职称高,在同龄人里工资也算高,单位那些每天和无线电打交道的理科男女自然不明白,为何K到了这把年纪还闲不住,为一些叽叽歪歪的外文忙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一家二流出版社的编辑拿着一本厚厚的外文书稿找K,声称这是他们出版社十年磨一剑的重点选题,只要用心去译,出版之后的轰动效果会比某出版社四卷本《约》还要轰动。我们的K竟然废寝忘食,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读完原著,准备译出一个“信达雅”来。七个月之后K将自己的译文快递给编辑,编辑回信称译文流畅,只等出书出名即可。还没有从名利双收的喜悦中走出来,讽刺那些二流作家和二流编剧的台词准备一半时,出版社编辑来电,称书稿已进入编辑流程,封底需要3位大咖推荐。
不情愿。大咖?不过是宣传策划的儿戏而已,封面封底干干净净,那才叫严肃文学呢。与图书销量挂钩的编辑怎能就此罢手?威逼利诱,K终于答应找大咖推荐,可是他内心当然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大咖。出版社列出的几个人,都是些混迹于红地毯的演艺明星,哪儿是他能请得来的?关键是,K觉得他们不读书。对于这样一本严肃的文学,所有漂浮在表象的溢美之词都不堪一击。
K最后才战战兢兢地搜那些业内大咖的微博,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给他们写信,希望他们可以慧眼识珠,用一两旬推荐语让他名震江湖,他甚至都想好了像电影中的情节那样,拥有阳光、沙滩、比基尼的浪漫世界。
尽管编辑几乎每天一个电话催促,K的蓝天白云比基尼还是没有靠近。等了两个月,终于有一位大咖回信,声称愿意推荐,让他自拟推荐语。又是一次战战兢兢,K写了几句低到尘埃里的字句发到大咖的信箱里。两周杳无音讯的大咖,终于在某个让人发困的夏日午后回了信,說自己开会调研饭局,并无闲暇看发到其信箱里的两句话。我们的K动了怒,气冲冲地跑回家,狼吞虎咽为那位大咖准备的土特产。
译作出版之前K看了看校样。封底上那两位推荐大咖,不过是跟他有着“血缘”关系的同学和朋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