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西部掌裂草葡萄适应性及绿化效果评价
2018-06-27李文艳李朝晖王丽敏
李文艳,李朝晖,王丽敏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黑龙江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春季干旱多风,冬季漫长寒冷。优良绿化树种较少,园林绿化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缺乏垂直绿化树种。为了增加该地区绿化新树种和新型绿化方式,在2000—2015年引进了掌裂草葡萄(Ampelopsisaconitifoliavar.aconitifolia),定植于齐齐哈尔市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并进行适应性观测和绿化应用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因为种子的可塑性较大,便于引种方便,根据气候相似论及品种同源性理论,从东京城林业局引进了掌裂草葡萄种子,并进行了本地播种试验,采用2年生播种苗进行了绿化应用试验,并进行了适应性观测[1]。
1.2 观测方法
抗逆性和物候期观测,采用《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标准的方法进行。根据抗逆性指数、物候期等指标,对树种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2]。
1.2.1 抗逆性调查方法 按树种受害程度划分为5级,分别对抗寒、抗旱、抗虫性进行调查和观测,通过计算抗逆性指数进行分析评定;抗病性也按受害程度划分为5级,通过计算感病指数的方法进行评定。
1.2.2 物候期观察方法 选取标准株10株,分别进行观测。萌动期、开花期1~2 d观察1次,其他生长期5~10 d观察1次,记入物候期观察调查表。观测时间要达到3年以上。
2.结果与分析
2.1 抗逆性分析
表1 平均抗寒指数和抗寒等级统计结果
表1为2个阶段、共计6年的观测数据的统计计算结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掌裂草葡萄的平均抗寒指数为3.00,当年新生枝条有冻害,冻伤程度在30%以下,2年生以上的枝条没有冻害。
抗旱性观测结果,平均抗旱指数均为1.00,因此该树种在本地区具有很强的耐旱性。
抗虫性观测结果,从表中可见,平均抗虫指数为1.00,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没有害虫对其发生危害。
黑龙江西部属半干旱地区,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林木病害的发生。因此,试验期间,掌裂草葡萄未发生过病害,感病指数均为0,在本地区表现出了很强的抗病性。
2.2 物候期
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掌裂草葡萄从4月上、中旬开始萌动,至10月完全休眠,均能正常开花、结实,而且所结的种子,在本地区均能播种出苗,这表明五叶地锦,能适应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可在本地区完成其生长发育。
2.3 生长情况
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掌裂草葡萄生长良好,10年生平均地径达1.9 cm,主蔓平均长度达8.6 m。
2.4 绿化效果
绿化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掌裂草葡萄可用于钢架或混凝土棚架的绿化,也可以用于围墙、栅栏等建筑物的绿化。成型需要1~3 a,绿化效果好,观赏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掌裂草葡萄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正常,种子成熟度好,可以进行本地播种育苗,长势良好;建立多处绿化试验示范点,成型快,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推广价值,为本地区的垂直绿化应用提供了参考模式。
3.2 讨论
掌裂草葡萄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在沙地治理、石质荒山绿化等方面是否有应用价值很值得探讨或试验。
参考文献:
[1] 郑万钧,等.中国树木志[M].第三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游应天,潘志刚,傅紫芰,等.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