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河滩杨树林生长调查

2018-06-27何海燕

防护林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杨压条家村

何海燕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林业局,青海 海东 810700)

1 自然概况

晁马家村位于乐都县城东约20 km的湟水北岸,海拔1 900 m。该区地形平坦,草木丰盛,是风景优美的河滩地段,因河流下切之影响,形成了相当宽展的多级河谷阶地,谷宽2~3 km,河床宽50~100 m。调查林区被河流分割为两块中滩和一块北岸边滩, 本区属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5.4 ℃,年降雨量372.4 mm,蒸发量1 621 mm,无霜期120 d左右, 全年杨树生育期130 d。

2 调查方法

在踏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和不同造林方法,采用了块状标准地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共设标准地31块,土壤剖面88个,一般土壤主剖面每100 m一个,深达地下潜水面,辅助剖面50 m一个,挖到砾石层为止。并记载土壤沉积的发育特征。

标准地确定后,首先作林况、土壤、植被和立地条件记录,然后进行每木检尺,并选出l-2株平均木作根系形态调查和树干解析。

3 结果与分析

晁马家村河滩杨树林,2001—2005年营造,除压条外,大部为插干造林,栽前先把选好的3~6年生、粗3~5 cm的枝条,截成45~50 cm长(高栽子为1.5 m)的栽子,放入水中浸泡半月左右,待浸水部位有白色突起时,按1.5 m×1.5 m的株行距,在挖好的深为50 cm,长宽各33 cm的栽植穴中定植。 造林以来,除当年摘芽一次外,逐年还进行了2~4次全面灌水、防虫和割草工作。至2006年后,由于抚育、管护工作放松,生长量逐年减低。直至2012年林区封禁后,全面开展抚育工作,林木生长才基本得到恢复。据2013年8月调查,杨树高、径生长又逐渐回升,其中高生长尤为突出,仅抚育后一年时间,就超过抚育前原生长速度的5.2倍。可见,只有通过集约经营,改善林地环境,树木生产力才能得到提高。

3.1 不同立地条件与杨树生长的关系

3.1.1 主要林地类型 以土壤条件为主,结合林分的生长变化,地形地貌,植被和人畜经济活动情况,初步将晁马家村林地划为:潮润厚土层(50 cm以上)杨林、湿润中土层(20~50 cm)杨林、干旱薄土层(20以cm以下)杨林、低湿潜育土杨林和灌丛五个类型(新造林地例外)。这些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潮润厚土层杨林:地势平坦,河床相对标高1.5 m左右,地下水位1.0~1.5 m,土壤潮润、轻松,有机质含量高,是杨树生长的适宜地段。全区均为杨树纯林,有短栽子、交叉和弓形压条造林之分,平均树高6.5 m,胸径5.7 cm,郁闭度0.7~0.9(试验区除外),植被有蒿、早熟禾、棘豆等数十种,盖度5%~25%。

湿润中土层杨林:地形稍有起伏,坡度l-3度,林地面积约占试验区的60%,河床相对标高1.3 m左右,地下水位1.0~1.2 m。以沙壤土为主。这个类型除有成片的杨树+黑刺混交林外,大部分为青杨纯林,平均树高6.1 m,胸径5.0 cm,郁闭度0.4~0.7,植被有棘豆、厚穗赖草、三裂叶毛茛、紫菀、委陵菜、拂子茅及蒿类等,盖度50%~80%。

干旱薄土层杨林:地势平坦,河床相对标高1.5 m以上,地下水位1.5~1.7 m,土层厚度在20 cm以下,局部地段通层石砾,也有石砾层间粉砂层的。土壤表层干旱、坚硬,有机质含量贫乏,以砂土为主。杨树平均高5.8 m,胸径4.8 cm,林分郁闭度0.4~0.6,林下植物以棘豆、早熟禾、披针叶黄华、狼毒为主,其次还有拂子茅等,盖度50%。

低湿潜育土杨林:相对标高一般1.0 m以下,分布于滩地低洼地带或常年积水的平坦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易排除,形成沼泽化现象或具有涌泉沼泽的特征。地温低,通气性不良,有机残余物不易分解,是降低杨树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树木常有枯倒和冻拔现象,致使杨树生长极度下降。林地杂草以湿生莎草科植物为主,盖度80%左右。

灌丛:位于各类滩地边缘,多为天然生黑刺、筐柳及水柏枝,散生,亦有成片状生长,高度1.0~1.2 m,生长良好。该区土壤浅薄或通层石砾。主要杂草有:棘豆、黄花草木樨、赖草和蒿属植物等,盖度60%。

3.1.2 杨树生长进程 据调查结果,杨树生长于厚土层地段为最好,中土层次之,低湿地区最差。前种林分12年生,平均树高6.2 m,胸径6.1 cm,其生长速度分别为干旱类型的119.23%和152.50%;为常年积水地杨树的159.13%和203.33%;比生长良好的中土层杨树高、径生长还增快0.39 m与1.4 cm,且材积、树冠和根系发育也居于优先地位。由此可见,在河滩地区杨树生长的快慢,在相当程度上,随土壤条件而变化,土层愈厚,生长效果愈好,土层浅薄或林地积水过多,有产量降低的趋势。由此种现象推测,杨树最宜生长于土壤湿润、通气良好的厚土层地段。

3.2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晁马家村河滩林的造林密度,除压条外,均为1.5 m×1.5 m,因所处的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外形变化和生长差异甚为明显。由表1可见,V、XIX号标地,现有活立木3 540株hm-2,死亡率为20.34%,IXI号标地现存活立木1 100株hm-2,死亡率高达75.24%,且生产力低,发育处于危亡状态。可见在河滩地区同密度、不同条件的树木生长差别是错综复杂的,土壤厚度、气候因素的变化以及水分多寡,是直接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生长于湿润厚土层的12年生青杨,树高6.8 m,胸径5.8cm,分别为干旱薄土层的130.1%和145.0%;为低湿区杨树的174.4%和193.3%,从这一生长速度比较,就足以说明上述事实。

表1 不同立地条件下同密度青杨生长与死亡率对照表

注:1.林龄均为12 a;2.死亡株数包括2013年卫生抚育伐中的病腐木及枯衰木

同条件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在晁马家村分布不多,仅有插干、交叉、弓形压条造林之分,由于萌芽植株保留的间距不等,立木间的相互影响、结构变化及株数的变动情况,甚为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造林密度同龄青杨生长与死亡率比较结果

表2说明,不同密度对杨树生长影响,不甚悬殊,但对立木株数的变动,很显著。形成了随密度的增加死亡率而递增,随密度变小而递减的变化趋势,表明了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密度愈大,是导致立木株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从立木株数在各径级的分配规律看来,也出现类似情况。即立木的径生长随密度而变化,密度大,平均直径小,密度小,平均直径大。表明了造林密度是一个相对的、可变的概念,说明了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高密度林分,对光能利用和营养面积的增加程度,比稀植林分提前。因此必须根据林木生育阶段和对自然因素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抚育间伐措施,调整林分密度,增加林冠受光效应,对于促进林木各部分生长,特别是形质和材积生长量,具有一定的生产意义。

3.3 杨树不同造林方法的生长效果

晁马家村,杨树造林方法有:长、短栽子、弓形与交叉压条等四种形式。由于营养体的大小和粗细不同,生长效果亦有很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树木生长速度和根系发育,均以弓形压条造林为最好,短栽子与交叉压条次之,长栽子造林最差。

弓形压条造林方法效果显著是由于:

(1)枝条年龄轻,且发育阶段较幼,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分生能力,因而栽后能迅速愈合生根;(2)枝条长(条45~95 cm),埋土深,外露少,与土壤接触面大,能使枝条(干)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可减少水分蒸发,及早发芽生根,而长栽子一般埋土浅,外露多,裁后随风摆动,影响幼树生长。(3)生根面广,萌芽点多,便于选择培育。

3.4 关于杨树+黑刺混交效果调查

青杨+黑刺混交林是河滩常见的一种混交林形式,这种林分在晁马家村有0.7 hm2以上,均是青杨造林后,黑刺作为一种天然后起树种,零散出现在青杨林下,由于该树种萌蘖性强,窜根远,易组成一定范围的生物群与杨树生长在一起,相互补益,构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森林环境,所以至今能稳定的保存下来。

表3 不同林分类型林木生长状况比较表

注:初黑刺为优势木外,其他均为平均标准木

据调查,混交林中每年秋末有大量的枯枝落叶,在100 m2的样方里,能积存24.75 kg的凋落物,而杨树纯林只有8.32 kg,可见有机物质的来源,随林木组成而变化,它的数量多少,对林地土壤的发育过程及有效养分的交换和灰分物质的含量,起着很大的作用。

混交林优于杨树纯林,除黑刺能够起到保护和改良林地环境作用外,混交林中的杨树高、径生长也均高于纯林,所以适当发展混交林,在生产上会获得较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李耀阶.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60-80

猜你喜欢

青杨压条家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如何提高猕猴桃压条上架枝的自养能力
袁家村的致富密码
青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两种调节剂对葡萄空中压条生根效果的试验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20个木桶的心愿
20个木桶的心愿
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青杨楔天牛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