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不曾预约的精彩

2018-06-27山西省平遥县龙跃村小学校梁亚琼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案维度素质教育

山西省平遥县龙跃村小学校 梁亚琼

一、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背景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行动

1.课堂教学行动的涵义

课堂教学行动,是指教师受教育思想支配而在课堂教学现场表现出来的外显的实践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可以支配学生学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以可观察的行动指令进行的。

2.教师行动是一种“临场”

教师最先的反应就是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教学行动的“临场”体现在时间上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当下性”。

3.教师行动受情境制约

教师的工作受制于各种现实条件,所处的“场域”规定了其行动的类型和范围。教师很难从情境中抽身出来,系统地、理智地、理想化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极大差异性和可塑性,教师很难将理论与每一个学生相对应。

(二)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1.沧海桑田的心路历程——巨变中的心灵慰籍

2.社会时尚挑战学校生活——如何让学校生活有魅力

(三)素质教育受到怎样的挑战

1.政治背景

(1)素质教育的社会阶层土壤分析

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需求。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需要素质教育;而中产阶级以下的阶层需要应试教育,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目前,中产以下阶层是中国的主要阶层。如今,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确有其阶层背景。

(2)教育成为社会阶层流变的重要机制

中下阶层上升到中上阶层是社会流变的正常发展,正常的阶层社会流变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天,能够引发中国大规模的社会流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即为教育。从此角度上讲,意味着高考在社会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意味着教育与政治的联系紧密,同时会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带来巨大阻力。

2.经济背景

中国的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末端,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国要转变为能力强国、科技教育强国,提升教育是关键。可见,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必要之举。

3.社会背景

中国要实现从人力大国向科技大国的转变,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变革的力量。教育要向着好的方向变化,我们每一个教师不能置身事外,不可能等到教育条件变好了,再参与其中。每一个参与者在变革中使用的力量也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一)对课堂教学行动的反思

1.价值性反思——高度

中国学生掌握知识最扎实,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要从人才培养方式的高度看待教学,进行改革。

2.情境性反思——温度

提供可以操作的载体,情境性是一种载体,为教师提供反思的平台。

3.技术性反思——力度

技术性反思即教学反思,是让细节操作更完善。

(二)课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首先对课堂进行三效分析,所谓三效是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

2.“三维度”分析

(1) 第一维度,可以叫做“物的秩序”

康德所说的“物自在”,它独立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外,即“主客两分”。没有“主客两分”就既不会有清晰的世界,也不会有知识本身,这就是波普尔所说的“世界3”——知识世界。这个维度,就要求教师要清晰地传授知识

(2)第二维度,不妨命名为“人际关系”

主体间必须经由对话才可能把握知识。也就是说,第一维度上的任何关于“物的秩序”的知识都只能从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中呈现给主体。主体经由社会交往而认知世界与自身,知识的第二维度,也是个体获得知识的社会化条件,命名为“人际关系”。在此,要求教师要有效地传授知识。

(3)知识的第三个维度,“价值判断”

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下获得的价值,并且反过来支持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便涉及到了知识的第三个维度,“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指主体喜欢和需要怎样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多元化、多样化,这一维度告诉教师要力图使学生喜欢获得审美的知识。

(三)教师经历的课程开发行动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也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为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

1.课程的五种形态:观念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学校的课程;教学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2.课程开发的六种策略:选择策略;改编策略;删除策略;补充策略;拓展策略;重组策略。

三、学案课堂教学行动探索

“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学习不仅依靠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勤奋、踏实等性格。

(一)“学案”模块

1.学习目标:向学生交代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与难点

3.学法指导

4.学习过程

5.当堂检测

6、拓展延伸

(二)学案特点

1.长程两段:将课内与课外看成一个相互联系完整的主题。让学生能够课外独立学习,课内合作学习。

2.学生主体回归:减少过度依赖教师,使得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探究开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习惯养成。

3.师生关系:由多讲到多学;教师从前台到身后;学生由配角到主体。

(三)课堂五环节

独学预习;互动探究;全员展示;精讲点拨;省学检测。

(四)学案课结构

(五)学案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

1.教案搬家:对学案不理解,直接将教案用于学案学堂。

2.沦为作业练习题:要求教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依据知识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

3.完不成教学任务:刚接触学案,教师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原有观念,教师既想多讲,又想让学生多学,因此会导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克制自己,尽量少将,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学会精讲。

4.模式化:教师要通过学模、融模和创模三个阶段逐渐学会学案。教师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大胆创新,突破模式。

5.时间是常量

猜你喜欢

学案维度素质教育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乡愁导学案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比例尺(一)”导学案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