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书法教材之我见

2018-06-27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书法教材教学

明 沈度行书《七律诗》

书法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纽带,教师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书法,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小学书法教材的一些拙见。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与现有书法教材的相关性分析

在全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美育教育越来越备受重视。书法学科也有了官方发布的指导性文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笔者对此纲要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倡导多样化的书法教学方法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以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书法教学,不仅在于技巧的传授,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围绕这两个目标,教学的方式是可以不拘一格的。笔者以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落实学科课程10%的综合实践部分尤为重要,书法学科也不例外。因此,学科综合式教学对于书法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书法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语文等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有趣的书法课堂中来,不局限于一种模式。比如中国画讲究布白、经营位置,那么是否可以借助美术知识解决书法的结构章法呢?再比如,语文里讲汉字,是否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汉字与书法之美呢?我想,这样的课堂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用创设情境式教学、参与体验式教学等等。总之,不同教学方法各有用途,相互影响,多样化教学法是上好书法课的重要法宝之一。

2.教学过程技能训练与文化素养并重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这点是以往中小学写字或者书法教学未曾特别强调的。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只是书法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通过书法学习,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书法文化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

3.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所呈现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体现书家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法训练的同时还要发现学生在书写和欣赏中独特的体验。比如某学生性格直率,写字很大气,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临摹颜真卿的字体,更加深入地体验颜体的雄伟、开张、圆健、浑厚、宽绰遒劲的特点。有的学生很内向,写字很平实严整,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体会字的刚健、险劲、法度森严。也许这些体验对于学生还很模糊,但是我们应该去珍惜保护,正确地引导,使学生体会到“独一无二”的感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性格优越性得到充分张扬,学习更加主动、有效。

二、《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理念下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编写原则

教材服务于教学工作,在编排上不仅要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进行编写,而且更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对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要求准确、严谨。教材的编排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的习兴趣,而且对教师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更重要的还要符合《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做到书法技巧与书法文化知识真正地联系起来。内容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直观地呈现纲要所提出的要求,认真分析所达成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实施范围,也要考虑到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和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挖掘书法文化深层次内涵。

2.教材内容的选择

(1)教材编排上应把书写技巧和书法审美文化性合理融合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对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做了如下描述:“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内容编排上除了文字内容之外,一般主要通过展示高清晰的碑帖原图、范字图解、名人名作、书法常识、书法家故事图片等一些插图来完成编排。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法,也要有书法文化的渗透。因此,小学书法教材编排上含有四大块教育内容:书写技能、作品鉴赏、书法常识、文化拓展。

(2)教材内容难度适中,循序渐进

小学书法教材编写是基于普及书法教育的方向,而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书法专业人才或者书法家。由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知识循序渐进、由浅而深的过程。当然,小学书法教材还应当关注如何分配三至六年级的内容难易梯度,甚至每一册、每一课中如何搭配上述所说的四大块教育内容。

(3)内容编排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书法课如果安排不当,就会给学生枯燥乏味之感,因此小学书法教材在内容的编选上,力图改变那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凸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 邓石如《四体书册》选页

3.教材内容的组织

(1)教材编排上力求系统化、规范化。

各版本的书法教材在编写结构方面,都以单元式划分,合理地、系统地进行素材的组织,然后把这几个单元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式呈现,同时在单元与单元之间相互融合,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每一册教材的地无论从栏目设置还是框架结构、章节安排上都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规范化的系统,方便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2)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内容组织上,依据《纲要》的要求,注重书法与其他学科、书法与社会及书法学科领域内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意识。

(3)小学书法教材编写应该以适应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以适应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编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在书法教材编写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内容上难易程度安排不仅适中,在书籍装帧上也力求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书法教材之间的编写特色分析

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是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和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为行文方便,以下分别简称为北师大版、西泠印社版和湖南美术版。

1.北师大版

(1)注重学生眼力、脑力、手力三者的协调统一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一句经典:“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北师大书法教材的整体设计中就体现了这一规律,设计了“看看想想”板块。该板块将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归纳,用辅助线、箭头、提示语等帮助学生观察。只有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分析理解之后进行练习,才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图例真实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书法教材每一课最后都设置了“书法园地”栏目。此栏目是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运用图像语言讲解文房四宝、经典碑帖、汉字演变、书法名家、名家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所用的图片是真实的专业人员示范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三年级上册,在介绍毛笔和墨汁的使用、执笔姿势(坐姿、站姿)时,就运用了漫画、示范照片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突出了直观性。又如,在讲“碑拓”时,专门请拓碑技师拍摄拓碑步骤,借助图片,拓碑的方法和流程、碑拓的由来一目了然。

(3)教材选字严谨,将书法教学与语文识字教学相结合

《纲要》中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根据这一理念,北师大版教材范字的选择十分严谨,把碑帖中的范字按照难度、字形类别、清晰度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接受能力甄选范字,注意既合古又通今,排除了生僻字和难字,并且从书法学习规律和小学语文生字教学两个维度对范字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于无法避免的繁体字,教材标注了相对照的简体字,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识字量。

(4)强化书写实践,指导与练习相得益彰

根据《纲要》“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的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内容”的教科书编写建议,将教材的功能定位为“学本”与“练本”结合体。两者各占一半。练本在教材的后面有指定用纸。

2.西泠印社版

(1)加强笔法技巧上的直观图解

在本套教材三年级上下两册编写中,每课笔画的讲解都采取直观的图解形式,将运笔动作进行分解,学生通过“看一看”栏目,能够看清毛笔书写运行的轨迹以及笔锋调整的状态,运笔图示清晰美观,直观易懂。

(2)注重学生身心特点,设计有启发性的学习栏目

整套教材的编写分导入、学习、互动这三大框架。 每一框架下都有精心设计的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栏目,比如导入为“试一试”,学习为 “看一看”“我来动笔”,互动为“单勾对比”等栏目。一个单元四课,前三课为几本笔画练习或字的结构练习,最后一课是集字临摹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高清原拓图支撑整本教材

教材前7册以唐代楷书代表颜真卿《多宝塔碑》为教学范本,第8册以另一种唐楷名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辅助,丰富学生视野。在每册教材的封二、封三及插页部分连续编录了高清不失真的颜真卿《多宝塔碑》原拓共35页,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观摩、体会。

(4)教材练习纸纸质感独特易用

本套教材不同于以往和其他教材的外在独特之处在于教材后方的练习册部分均采用自制的竹浆宣纸印制,让学生在练习时有更好的书写体验。

3.湖南美术版

(1)卡通人物形象直观辅助教学重难点

书法里面有很多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在湖南美术出版社这套教材中编者就对这点引起了重视,编写内容插入儿童化的元素,利用卡通形象帮助学生解决每一个重难点。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体呈偏斜,重心需正》这一课,书中选了一个玩轮滑的小姑娘身体倾斜但重心稳得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图画更好的理解这一结字特点。又如,在讲五年级下册第十课《人字头》一课时,利用小熊举伞的卡通形象生动地说明写人字头要中心对正。

(2)一字多体,丰富学生视野

教师在书法课上不仅仅教学生技法,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不同的书法家写出来的字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本套教材在每课设计了“对比与欣赏”板块,每一个字都从名家代表作里选取。因此,区别于其他教材,此板块是新颖、科学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多地欣赏到大家的作品,激发学生求知欲。

(3)教材选字精简,内容安排得当

对于一节40分钟的书法课来讲,要保证学生上课学习质量,教师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老师精讲,学生也要精练。这套教材在选字量上安排适中,每课2~4个字,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练习牢固,而不是走马观花地书写。这种安排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都能接受的。此外,该教材配备了相应的毛笔书法练习册,满足有时间有能力的学生课下继续练习。

(4)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湖南美术版书法教材最大的一个特色在于在单元设计上更新颖和更有针对性。一般一册书分为三或四个单元。前面是基本技能的讲解,最后一个单元是综合探索板块,从“边学边用”角度出发,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学会去应用。比如三年级上册最后一课写灯谜,利用节日气息可以与书法相结合搞一次书法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我的座右铭》一课中欣赏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并鼓励学生尝试书写自己的座右铭等等。这些综合探索课的编排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我国地域广阔,不可能一套教材适用于所有区域,不符合实际的教材使用反而会造成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灵活地使用教材。

清 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局部

猜你喜欢

书法教材教学
书法
书法欣赏
教材精读
书法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书法欣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