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常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及对策
2018-06-26黄明宝
黄明宝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原因,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较为分散而不能持久地维持于课堂学习之中,再加上低年级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耐心不足,所以就导致了从低年级起就有很多后进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些学困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克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上对于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一些策略。
自小学至中学,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很多人不会进行科学的分析,而是武断地将这些学生定性为“智力原因”。其实不然,我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智力因素导致的“问题”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2%左右,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大于这个范围。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们就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克服学生年龄与心理等原因,对孩子进行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能够克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进行更加有效的数学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分析
1.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原因
数学,它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它是对客观、形象事物的表达;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因而,数学知识的本身特点就是枯燥的、无味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更觉得无味,因为在幼儿园,他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到小学又重复、机械性学习,更导致了数学知识的乏味。由于知识的枯燥与无味,从而使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自然容易分散。
2.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原因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天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认知活动保持的时间不长也不稳定。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对外界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原因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数学老师往往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习过了,学会了,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深入地去研究教法,给数学知识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只让学生一味地进行知识练习,力争在练习中提升。这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会长久地集中。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避免教法单一,要让数学知识富有生命力,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增强小学生数学课堂上学习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1. 创新教法,创设情境,让低年级数学知识富有生命力
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能够改变观念,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会”与“不会”,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看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得到培养了没有;数学知识的发现经历了动手、观察与交流的过程没有;要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一贯的题海式练习、一贯的加时做法,往往会让低年级孩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要能够创新教法,要能够让孩子在有趣、快乐、轻松的学习中培养兴趣、增长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进行数学教学,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常用“故事引入法”,课中常用“活动引领法”,练习环节常用“游戏激趣法”,等等。我能依据学生的心理,让这些数学知识具有童趣的故事性、游戏的特征、实践的可操作性。在数学学习中创设多种情境,让数学知识富有生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知识。
2.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集中注意力
如今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阶段,无论从教育的手段还是从教育的理念而言,都在朝着国际化、世界性的方向行进。多媒体教学已经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在當前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当前的
教学素材能够从课本延伸到课外,甚至是网络资源,也让当前的教学内容富有更多的立体色彩,让数学知识的呈现具有时间与空间性、静态与动态性,富有神奇而又智慧的色彩。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培养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比如我在教学《神秘的数字》一节数学阅读课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把学生带进神奇的金字塔,让他们发现数字的神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更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比如我在教学《图形的变化方式》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神奇的大自然(蝴蝶、太阳、人体……),既让学生欣赏了美景,又让学生学会了图形的轴对称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数学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数学学习的“听、看、想、说”,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让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更加持久地保持学习的注意力,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作者单位: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南京路校区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