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审计模式的新发展

2018-06-26邱永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无法适应经济向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需要一个联结互联网的审计新模式——网络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也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审计模式;跨时空;审计平台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不断影响我们的传统社会生活,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同时,网络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信息的“跨时空”处理和传递的实现,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发生重大的改变,从而使得审计工作方式不断向远程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审计模式也不断向网络审计模式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审计新模式——网络审计模式

现今对网络审计模式的定义有诸多不同,而本文对网络审计模式的定义是:审计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终端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处理、传输和查阅,使审计工作环境、资料信息、审计工作与互联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效率的现代化审计服务模式。

(一)网络审计模式有助于提高初步业务活动的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联系所需沟通的被审单位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所需询问的被审单位其他相关人员,随时随地进行调查工作,实现“跨空间”的远程审计,有助于提高初步业务活动的工作效率。

(二)网络审计模式为签订业务约定书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环境

在“互联网+”环境下,委托方可通过合法的网络平台发出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该网络平台,在网上接受委托并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完成“跨时空”的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工作。

(三)网络审计模式实现计划审计工作的自动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录入相关项目内容,利用互联网引擎就可从网络数据库中寻找相似项目数据,然后运用审计软件对这些项目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统计、总结,并按照审计软件原有的海量计划格式,自动生成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

审计计划文档。注册会計师可以借助审计软件的输出打印功能,将其形成纸张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借助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修改完善。网络审计模式不仅减少了计划审计工作的工作量,还实现了计划审计工作的自动化。

(四)网络审计模式助力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互联网+”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在获得授权后,通过互联网,从被审单位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注册会计师针对性质重要的项目和金额重大的项目,运用相应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分析、统计得出重要性水平。同时,在“互联网+”环境,注册会计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实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环境,实现远程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注册会计师可以就被审单位性质、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等信息,识别和评估被审单位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网络审计模式减轻了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工作的工作量,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互联网审计工作环境。

(五)网络审计模式为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审计模式中,注册会计师应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可以就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整合提炼,以确定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就确定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处理,以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方案。在“互联网+”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利用统计分析类审计软件对具有共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其规律性与相关性,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供解决方案、关联分析、调整财务报表的建议以及其他相关的建议,促进被审单位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其他管理制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六)网络审计模式审计报告类型丰富,审计成果多样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分类式管理和挖掘处理分析。将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EDI或者虚拟专用传输并储存于信息数据库中,以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为中心,联结报告格式库、信息数据库以及报告生成器,对已授权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选择报告形式,生成个性化的审计报告,丰富了审计报告的形式,简化了审计报告的制作工作。[1]

(七)网络审计模式为工作底稿的查阅和储存提供便捷简单的环境

网络审计模式实现审计工作底稿网上保存归档。会计师事务所应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络数据库,结合网络化操作平台,对审计过程中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档,通过审计底稿生成工具,以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为中心,联结审计底稿格式库、网络数据库,对所需审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根据不同的格式需求、不同的内容需要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并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最后利用“互联网+审计软件+网络数据库”新形式,通过联网的审计管理软件联结网络数据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查阅和打印。

三、网络审计模式今后的发展设想——搭建“云审计平台”

“云审计平台”是整合软件平台、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数据平台,将互联网、审计软件、网络数据库一体化,实现国家控股终端系统公司、被审单位及委托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软件公司四位一体的模块化网络平台。

国家控股终端系统公司建立“云审计平台”终端系统,利用“云计算”等方式将被审单位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以模块化程序为中心,在“云审计平台”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模块、委托模块、视频对话模块、业务约定书的签订模块、计划审计工作模块、识别与评估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模块、审计报告模块、审计工作底稿模块、诚信档案模块等功能模块;

被审单位将相关信息输入终端系统,通过“云审计平台”的功能与会计师事务所在线联系,查询所需信息,获取审计意见,查阅审计报告等。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授权“云审计平台”,再由“云审计平台”授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所便可获取审计所需的相关信息;

委托方通过委托模块向相应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审计项目委托,通过业务约定书的签订模块与所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委托模块,接受或拒绝委托方委托,通过业务约定书的签订模块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在授权系统获得授权后,通过“云审计平台”直接进入已联网的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获取审计所需信息,注册会计师通过视频对话模块与被审单位主要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询问,利用“云审计平台”的其他功能模块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软件公司进驻“云审计平台”,为其功能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审计软件公司为“云审计平台”提供相关审计软件,用户通过下载必要的运行文件,便可在“云审计平台”的功能模块上使用相应的审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审计成果。

“云审计平台”的搭建,将实现审计的自动化和审计管理的智能化。[2]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的不断深化、运用,网络经济体系、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审计模式将得到新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网络审计模式会逐步取代传统审计模式,云审计平台将逐步搭建,形成新的审计格局。

参考文献:

[1]张良,昌昊,刘波.网络审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4:57-58.

[2]秦荣生.“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1:84-88+3.

作者简介:

邱永,出生日期:1994.11.23,男,籍贯:广西梧州市,学历:大学本科,专业:资产评估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