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

2018-06-26邓黎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本功能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邓黎 张澍军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其话语体系内在地包含着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和个体思想形成展开辩护、引导与规范的基本功能。辩护、引导与规范三大基本功能交互作用、相互贯通,共同作用于国家、社会及个体的思想建设和发展全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基本功能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2.01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2-0039-0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的指向一定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影响并渗透于国际交往、社会生活及个体发展的全过程。话语体系的核心在于话语权,而其核心概念即为话语。在法国哲学家福柯看来:“话语产生于矛盾,话语正是为了表现和解决矛盾才开始讲话的;话语正是当矛盾不断地通过它再生出来,为了逃避矛盾才继续下去并无限地重新开始。”[1]“话语”实则是“奠基于一定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所内含的一系列基本思想观点的外在表达形式,它集中表现为一系列‘标识性概念;这种话语所构成的系统,称之为‘话语体系。”[2]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3]作为话语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载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时代精神,还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国内外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力和精神感召力恰是话语体系基本功能的积极影响,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辩护、引导和规范三个方面。

一、辩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学科本源功能

《辞海》中“辩护”一词,是指“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辩护功能,即为国家政权合理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应然性及个体价值取向的正确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论证,抑或辨识和调整人们偏差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维护国家政权合理性的重要思想保障。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世界话语的丰富多样性得到显著发展,但各国、各民族、各地域之间的话语异质性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政权合理性问题关涉人民大众对国家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普遍认同。如何确证国家政权合理性、以何维护本国政权合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主陣地,其话语体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选择、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等方面向世界宣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人民的历史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4]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积极发声,不仅要向世界宣扬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构建、“中国梦”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发展理念,还要坚守中国政治立场并坚决反击蓄意诋毁的言论。同时,思想政治话语体系须紧跟时代发展,提升自身话语公信力,努力摆脱当前“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5]的尴尬境地。客观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了解,树立和维护了我国身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中国话语中对自身良好形象的正面推广,有效地回击了西方国家恶意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霸权论”。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凝结着社会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等文化话语精髓,必须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的发挥,从而保障国家话语在国际文化交融与冲突过程中的话语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抵御社会思潮的主要场域。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发展,建立在人们对该意识社会形态的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树立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其话语体系的建设关涉我国社会舆论导向。毛泽东同志曾谈到:“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同理,要捍卫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首先必须形成该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舆论导向中的话语优势,进而引导社会群体对该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往往较之现实的武力战争愈加变幻莫测,如果这种意识形态不去占领人们的精神领域,其他意识形态便会占领这一思想领地。然而,思想始终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旧思想一旦为人所舍弃,新思想就会占领人们的意识领域,新思想一经形成,又会沦为其他思想攻击对象直至新思想的再度形成。因此,保证社会主导意识形态自身话语体系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成为其抵御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本身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根本立场,这决定了它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辩护是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辩护”不应只是单方面的维护与抵御,更当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推广社会主导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应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基本原则下,通过对国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传播与灌输,赢得广大民众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接受与支持。正是基于这种支持,人们才会在意愿的驱动下自觉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个体进行价值判断和抉择的重要参考。这种参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要明确自己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二是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社会成员要明确选择的边界和立场。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主流价值观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依据,而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之内。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价值规范的主阵地,是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价值困境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并展开辩护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功能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个体辩护功能应从“辩”与“护”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辨明是基础。何为科学的、主流的价值观,为何为主流的价值观,如何践行主流价值观,如何依据主流价值观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关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着重辨明的。只有从思想上使大学生分辨清晰、明确是非,才有实现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可能性。其次,维护是保障。“不同时代的‘现实的人的问题的变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根本动力。”[6]现当今,多元文化引起的多种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取舍,不仅要基于社会发展要求,而且应尊重现实的人的切实需要,协调好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较为和谐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对主流价值观和价值选择的维护,也是对多样性的价值观念并存的尊重,更是对非主流价值观念中消极价值观念的控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社会成员的“中国梦”也不尽相同,但主流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理应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功能

在福柯看来,话语是对展示出某种外在功能的符号系统的称呼,话语作为基本的文化符码,统一控制着认知图式、语言和什么是“知识”。如此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质上是在思想认知图式的形成和发展基础上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方式、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体价值观上的宏观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国际交往中中国话语范式的基本内核。在国际社会中,要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首先必须形成较为系统的国家话语范式。然而,在西方话语霸权的威慑下,弱势话语往往难以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保持自我,从而沦为强势话语的附庸,甚至被取而代之。如何面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同志认为:“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7],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感召力与公信度。因此,中国要构筑自己的话语体系,实现“中国话语、中国描述、中国故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必须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基本内核的话语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指导,它引导着中国话语的发展及中国道路的未来走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定话语表达方式。它在一个宏观的理论高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现实来看,话语权的提升建立在国家政治力量、经济实力及意识形态先进性基础上,中国形象的积极正面宣传,一个方面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打击了西方话语霸权。总而言之,在开放的国际交往背景下,中国要让世界各国聆听到中国声音,瓦解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西化”与“分化”图谋,除了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外,更为根本的在于固守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领航者。“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水平如何发达、政治制度多么先进,倘若脱离强大的话语支撑,即便具备很多现实优势和条件也难以转化为整合、凝聚社会资源的精神力量。总的来说,各种意识形态对主导话语地位的争夺,实则也是各种话语体系对社会主体的争夺。某种意识形态要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首先必须保证大部分社会主体对该意识形态的普遍接受与认同。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舆论导向中坚持实事求是,不偏颇、不歪曲,秉持公平公正的舆论引导精神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形势进行真实、透彻地客观分析,此为其一。求真务实的思想宣传,不仅让社会主体立于客观理性的角度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及中国理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发展的大格局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现实差距。这一方面增强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国民心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消解了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以及某些有心人士提出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等思想的迷惑性。其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宗旨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优先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概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导向,任何背离或歪曲该话语体系的行为都会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严重后果。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个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在其思想积淀、价值判断和实践能力基础上作出的意义抉择,是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社会精神产品所服务的社会主体范围决定了其作为精神产品的定位,也在根本意义上决定了其社会功能。”[9]在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个体价值理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导向,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顺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精神需要。话语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包容、接纳、筛选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等内容,保持话语体系的内在活力和时代风采,并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证明其话语的科学性,进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拥有庞大的话语队伍。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话语队伍多层次、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囊括高素质的专业化理论队伍,还涉及民间非专业话语队伍。话语队伍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能够以多种话语形式有针对性地传达给不同社会群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拥有广泛且全面的话语平台。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报刊、杂志、电台、论坛等现代传媒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推广平台,它涵盖海量、多点、互动、分散的社会信息,有效地扩大了传统话语体系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的话语平台,成功地让思想政治理论渗透进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足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然成为人们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生长发展的沃土,并为社会个体的价值形成和发展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理论氛围。

三、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目的功能

规范,即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功能的重要目标,规范功能主要体现为以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话语范式,有针对性地对国家话语立场、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及社会成员的思想状态等不同层面的思想困境、现实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规约和修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中国话语立场的规约。国家话语作为国家事务、国家政策的对外话语平台,除了为良好的国际交往塑造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外,更代表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诉求。“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10]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与目标必然关涉国家、民族的利益实现和繁荣复兴,因此话语体系内含着为国家、民族利益言表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一经形成就依据其内在逻辑独立发挥效用,并反过来规约中国话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基本立场与根本原则。话语的渗透与文化侵略一样都具有隐蔽性,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掩盖,不断以商品、资本、武力等诸多形式的西方精神来干涉、渗透甚至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诸如复杂的南海争端、“钓鱼岛”主权问题及对外经济贸易等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对中国外交不结盟政策、不干涉内政及“和平崛起”等原则的质疑。面对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势力的频繁挑衅,中国话语始终秉持“中国精神”,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际责任大国的标准严格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国际形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梦”等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站在中华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历史高度,“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11]弱国无外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传达载体,必须坚定捍卫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坚守无产阶级基本立场。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社会多元意识形态发展的“管束”。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2]中国虽已消灭阶级、剥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有鉴于政治及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管”立场、观点、方向、原则等规范规约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便成为维护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把握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体,它在宏观层面管控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地位。需要说明的是,一元主导并非否认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而是在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科学引导多种非主导意识形态合理发展。这种合理性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开放性。意识形态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的因素以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思想体系。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的同时,有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对抗,这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我发展与创新的有效平台。其二,主导性。任何意识形态要实现其主导地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话语主体的权威性;二是话语内容的可信性。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本质上是对无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坚决捍卫,也是凝聚社会主义向心力,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政治保障。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不仅直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度,也间接消解了西方话语的迷惑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个体思想偏差的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国家话语、社会意识形态的规约,终归立足于对每个社会成员思想规范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独立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加之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思想自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各种西方价值观念大量涌入愈加使个体原有的“义利观”、集体主义等思想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以话语来进行理论说服的实践应用性话语体系,规范个体思想必须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首先,“破”即破除。西方思想在国内的盛行主要在于中国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发展,从而为西方思潮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责任对各种西方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批判,破除人们对西方思想的盲目追崇,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立于理性角度客观审视西方价值观念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图,从而消解资本主义精神的欺骗性。其次,“立”即建立。话语以文化为支撑,而“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文化的重点在于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准则的传递,实质是人的精神世界改造的过程。”[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成果,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话语体系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眾,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稳健发展。

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贯穿并作用于国际交往中的中国话语范式、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体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守的发展历程。每一位中国公民要在坚守“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坚定捍卫中国的根本立场,坚持服务大局,牢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5]

参考文献

[1] [法]福柯·米歇尔.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94.

[2] 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学习习近平两次重要讲话的一些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25-130.

[3][5][1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5-19(1).

[4][7][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156,153.

[6] 邱仁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39-43.

[9] 王宇,张澍军.论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支持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10.

[10] [美]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8:65.

[11][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13] 朱文,王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96-99.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基本功能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Procedures Employed in Translating Literary and Non—literar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水果的新家